心理人看《模仿犯》:受創的人們如何重拾希望?
不管是重病、意外或遭受暴力,都可能形成創傷,但也都有處遇方法,協助人們恢復情緒彈性,重新連結或建立有
不管是重病、意外或遭受暴力,都可能形成創傷,但也都有處遇方法,協助人們恢復情緒彈性,重新連結或建立有
你可能覺得很困惑,他人經歷一件災難後,明明自己與身邊的人不是受害者但卻感到痛苦,這可能是替代性創傷。
是一種同理心帶來的創傷,雖沒有真的體驗創傷,但藉由同理受害者的創傷經驗,也出現了創傷反應。
無法貼近性少數的創傷,用著不知情來免除自身罪孽的主流社會,恐怕正是那看不見的『隱形的殺手』。
自卑對人是有功能的,它能讓人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更多的努力。這樣的說法深深的安慰了我,還有許多我的當事人
「疏離」的關係模式屢見不鮮,似乎因為它容易與「給對方空間」混為一談。我認同間歇性的疏離或少量的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