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
就愛這樣的你
公車上,一位高中女學生坐在我身旁,突然間,一陣又一陣的晃動引起了我的注意。定睛許久,想在朦朧的視線中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 閉目側頭朝向窗邊,雙手疊放在胸前,外加一個書包壓住雙手手臂。原來,女學生的右手臂會不由自主地不斷向上抽動,似乎熟睡中的她還不忘用自己的左手壓住那不聽使喚的右手,彷彿這樣都還不夠的需要再用一個大書包來強壓與掩飾。是「妥瑞氏症」我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我心想,他真的在睡覺嗎? 還是面對這不由自主抽動的一種迴避?
是什麼樣的經歷與心情,讓他選擇這樣強壓住自己,然後似乎還不夠的需要再用一個書包蓋住來加以遮掩?
不久,女學生起身準備下車,望著他的身影,回想著方才的畫面,揣想著他的經歷與心情,我忍不住內心的衝動,好想告訴他:「孩子啊,不要強壓住自己,不要試圖迴避與掩飾,我們就愛這樣的你,充滿溫柔與喜悅的接納這如實、完整的你。」
一陣陣不由自主地抽動,穿透了我模糊的視線,連結起我與他之間的相知與相惜。
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是一位特教老師;是身障者、癌症病人的家屬;本身更是一位自小即患有重度的視覺障礙者。
面對自己的重度視障,曾經,我努力嘗試各種方式去克服困難,只為了想證明視障本身並不會使一個人受到無法扭轉的限制,只要找對方法,一樣可以與一般人有相同的表現;同時,我也絲毫不想用「重度視覺障礙」這個角色來引起他人的注目,因為視障只是我的特徵之一,而非全部。在學習成為一個障礙者的過程中,我累積了許多的能力來輔助自己的不足。然而,我似乎也在這樣的試煉與汲汲營營的追求中,忘了自己是誰。在面對與接納自身障礙的同時,站在難以克服的限制之前,堅持不屈,似乎也型塑了我,無法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與不輕易求助的性格。在看似充滿勇氣與堅強的背後,卻是隱藏著一個未能如實自我接納的一面。
多年後,透過心理諮商的協助與自我成長,我才逐漸體會,若真的褪去了視障這個角色,我就再也不是那個如實且完整的自己了。
或許,你也如同我或公車上的女學生,有著相似的經歷與心情;或許,你身心健康的走著不同的人生。然而,在每個人的生命過程中,可能都有著一些我們不想輕易被觸碰與看破、只想靜靜守住的故事。在一切似乎如常的平靜中,也悄悄地過了無數數不清的時光,彷彿一切都未曾出現與發生。或許我們可以不去看它的存在,但卻也忽視不了它有形與無形的影響。它總在那麼些時候有如流星般地劃過你的心頭,在平靜的生活中閃現出一波苦澀與酸楚。
我是一位重度的身心障礙者,是一位盲人,我的生命因它而曲折,但卻也因它的存在而豐盈。從谷底到峰頂;從破碎到完整,後續我會持續用自己的經歷與故事,在幫助大家熟悉我的同時,也連結起你我間的距離,重新認識與熱愛如實且完整的你。歡迎大家持續追蹤,與我談心。
圖片取自: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