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正念情緒管理,三種正念的日常練習

工作壓力大到爆炸,主管在下班後還訊息轟炸?

和伴侶的思考與考量總有差異,溝通無效心好累?

家長不斷撈叨,或小孩一直講不聽,真的也要崩潰了?

又或是近期突如其來的午後雷陣雨,淋濕了身體,也澆熄了一天的好心情嗎?

正念即生活

    正念的意義即是在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源出現時,幫助我們藉由透過覺察與接納,有更好的能力理解自己的心理和情緒。例如能在溝通時能有意識的表達情緒,在憤怒時能覺察適當地抒發,也幫助我們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更有效地應對,減少情緒困擾和壓力反應的產生,讓我們在生活中的各種時刻能夠試著情緒共處!

情緒無對錯,只是試著接納與涵融情緒

正念的英文為「Mindfulness」,原意是「有意識地覺知當下身心與環境,並保持客觀、允許、不評判的態度」,是一種專注當下的注意力;並且帶著開放、好奇、不加判斷的態度去觀察當下的經驗,包括身體感受、情緒、思想和周遭環境等,而非被過去或未來的想法所困擾。

這些說明或許有些抽象,我想邀請你在閱讀的此刻試著感受看看,即使你看著文字,但你是否依然能夠覺察到你的身體坐姿或你的雙腿是如何擺放的呢?若是可以,恭喜你!這就是一種正念的練習了!

胡君梅(2018)在《正念減壓自學全書》一書中整理了正念練習的七大原則,這七項態度是正念練習的主要支柱,它們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依存且相互影響!

  1. 非評價:時時觀察心念中的偏頗或好惡,不受其牽制左右。
  2. 接納:承認並允許人、事、物當下所呈現的樣貌。
  3. 信任:安然與自己同在。
  4. 耐心:允許人、事、物以其自身的速度發展。
  5. 非用力追求:維持身與心的平衡。
  6. 放下:允許人、事、物的消逝與變化。
  7. 初心:保持常態性的好奇與開放。

正念練習有三招!

  1. 正念呼吸

可以先調整到舒服的姿勢坐著,讓背部挺直,也留意臀部與坐墊接觸的感覺,眼睛要閉起來或張開都可以,並且開始留意「你此刻正在呼吸」...覺察呼吸最明顯的位置,就只是將專注力集中在腹部或鼻腔,試著去感受腹部的起伏,以及空氣的進與出。

  1. 正念走路

這是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做的練習,可以先試著感覺腳底板和地板接觸的狀態,接著提起一隻腳往前走,我們把一步拆解為:提起、前進、放下、踏穩...我們把每一步都走好,只管前進,清楚知道你提起的是右腳還是左腳,現在正在提起、前進、放下或是踏穩..,以及腳跟、腳掌、腳趾有什麼樣的感覺?

  1. 正念飲食

在用餐時,先關注眼前盤中食物的顏色、形狀,在用餐時,也放慢速度,試著去感受食物放進口中的口感與氣味,希望大家可以練習觀察食物的「色香味」,讓嘴吧重拾功能,減少腸胃負擔…。

我們可以透過正念呼吸、走路、運動或飲食等多種方式進行正念練習,在此過程中我們不需要抵抗或壓抑任何想法或情緒,而是學習接受當下的現實並以開放的態度去面對它,進而能夠在情緒來臨時意識與理解自己的情緒,幫助自己降低情緒困擾和壓力負擔!

 

預約諮詢: 宋蕎安/實習心理師

參考文獻

胡君梅(2018)。《正念減壓自學全書》。台北:野人。

陳德中(2017)。正念的減壓的訓練:風行全球,哈佛醫學院、Google、麥肯錫、蘋果都在用。方智。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