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允許他悲傷

在我失去太太後,我經常想跟著她一起離開算了,為何在年過半百後,準備牽手過下半輩子時,災難突然到來?一場風災就把她帶走了。我的心情真的很沉,有一口說不出話的重,壓的我好累。我似乎有意識的發現,我讓自己沉溺在悲傷之中,但我又不知如何是好。也許是在悲傷的狀況下,我才能夠感受太太仍然在我身邊;我也擔心,當我不再悲傷時,我彷彿我忘了太太。
 

 
    「悲傷提供一個臨時避岸的風港,讓你從這突如其然中,有了緩衝和接受的空間」。坐在對面的心理師,這麼說著。是阿,難道災禍突然降臨,我不應該悲傷嗎?我多麼希望這只是場鬧劇,一覺醒來,我的生活就恢復正常了。我還是我嗎?我本來是個很獨立的人,但現在才發現我的脆弱與軟弱。我恨死了老天和命運,為什麼是我們夫妻遇上這件事?為什麼走的是我老婆不是我?
 
「當我們停止責備時,彷彿我們接受了這場無情的災難,可是我們卻不知道準備好的那天什麼時候會到來」。




 

上述內容是在診療室中,受難者家屬常見的對白和感受。當事人述說悲傷經驗的同時,我也感受到悲傷、恐懼、憤怒的情緒,我的身體肌肉緊繃、我的眼淚在眼眶打轉,經驗告訴我,我正在與個案的情緒同步,讓我能夠更貼近個案內心的苦。然而,回到生活中,受難者家屬身旁的「你」,當你也與悲傷者情緒同步時,該如何與受傷的人相處呢?

以下提供幾個小方法:
 
  1. 1. 允許他悲傷,正因為悲傷,才映照出關係突然被撕裂的痛。悲傷也是溫柔的安慰,緩衝了被撕裂的痛。悲傷不是需要被治療的對象,需要被治療的,是我們經歷死亡失落而碎裂的心靈(李玉嬋等人,2012)。
     
  2. 2. 試著給悲傷一個位置。陪著他一起想,當回憶湧現,當睹物思人時,如何與悲傷情緒相處。例如:把悲傷情緒寫下、把想念的情緒錄音下來、一點一滴的整理相片或遺物等。

    3. 當你感受到他的負向情緒時,不要企圖轉化他的感受,或者安慰他。可以的話,試著「理解」他的憤怒,了解他的憤怒從何而來?不贊同也無妨,靜靜地聽他說就好。

    4. 若你們有類似的相同經驗,在你安慰他的同時,只要專注在「分享自己」經驗即可,不用給予他太多的「建議」。改變總是默默交織在經驗的共鳴,當你分享自己生命故事的同時,對他來說,就是很好的幫助。



    5. 陪著他一起想辦法,「適應」失去已逝者的新生活。怎麼一個人吃飯?有哪些親友的支持力量?有哪些經濟支援等。多一個適應,就減低一份壓力。

    6. 如果有宗教信仰,靜靜地帶著他祈禱、禱告,把哀傷、憂鬱、憤怒,都交託給更高的靈性力量,讓這些靈性的信仰力量,帶領前進。

    7. 如果他願意,陪他尋找諮商所、身心科、身心診所等醫療單位的協助,花些時間找尋克服憂鬱的經驗,並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他。

    8. 最後,當你發現自己的也被負向情緒所蔓延時,記得求助心理專業人員,只有把自己照顧好後,才不會因為自己的害怕,而影響悲傷者的復原。

     



撰文者 : 王耀興 臨床心理師
預約王耀興 臨床心理師,請來電「中崙諮商中心」02-2731-9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