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完美主義的人怎麼了?認識「強迫型人格」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出現類似的生活寫照?
1.在做決定之前,無論是買東西的瑣事或是要不要換工作的要事,都需要瞭解所有的細節;工作上常因為在細節上花費過多的功夫,即使拼命加班效率仍高不起來,甚至因看不清楚整體大局,而妨礙任務的完成。
2.總想把事情做到無可挑剔,也認為只有按照自己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得完美,而拒絕將工作委派他人,除非別人完全順從自己的標準,因此常給人僵化頑固的感覺,並讓身邊的人覺得精疲力竭。
3.由於過度投入工作,幾乎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工作上,排除了休閒和友誼,而造成人際關係不佳,甚至沒能意識到伴侶的抱怨及沮喪。
4.喜歡收拾,且熱衷於井井有條,因此會將東西對稱排列,收拾的整整齊齊,家裡總是像樣品屋一樣整潔。
5.特別擔心「不完美」和「不確定性」,覺得自己有責任追求完美,在自己的世界中很有多的「應該」,因為堅信魔鬼藏在細節裡,因此得在意細節並遵守規則,要是遇到任何無預警的意外、臨時變動或緊急任務,就會深陷徬徨猶豫而痛苦難當。

完美主義、固執、猶豫不決、嚴守道德規範、對人際疏離、或對生活中令人感到的不快或可喜之事,難以表達熱烈情感、過度專注細節而導致事情沒做好、苛求自己也苛求他人,這種「過了頭地」強調「道德規範」「完美」「秩序」與「自制」的性格,就是強迫型人格的特點。

什麼是強迫型人格障礙
強迫型人格不是一種病,只有在這些性格特點過於明顯或過於固化、無法適應不同情況,並令自己或他人(或兩者)不堪忍受時,人格才會成為障礙。
強迫型人格障礙症(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OCPD,並不是「強迫症」,而是人格疾患的一種,以下列出《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的診斷準則供讀者參考,人格障礙的診斷仍需由醫師診斷判定。
對次序、完美和控制感有強烈需求,從成年早期開始出現,且在跨情境下至少出現下列四項:
1.過度關注規則、細節、及組織,反而失去了活動的主要目的
2.極度完美主義而妨礙任務的完成
3.過度投入工作而排除休閒和友誼
4.對道德和價值缺乏彈性
5.無法拋棄沒有價值的物品
6.拒絕將工作委派他人,除非別人完全順從其標準
7.吝嗇
8.僵化頑固
若你有上述表現,並已造成生活中許多面向的困擾,可尋求心理諮商協助你走出困境。但若可保持在適度的狀態,未持續在生活上造成困難或不堪忍受,這樣的性格可能是生活上非常管用的特質。
 

接下來,筆者將進一步介紹如何善用強迫展現優勢,以及與強迫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

善用「強迫」,展現優勢
強迫型人格的人誠實守信、一絲不苟的做事態度,通常是個令人極為信任的夥伴,這樣的人若對自己的強迫傾向有所意識,並會即時糾正某些行為,不僅善用了「強迫」的特質,也展現了優勢。例如:即使對秩序和細節極為關注,但能意識到自己花太多時間在「整理」和「檢查」上,而能加以控制,且不會失去對最終結果的通盤考量,這種對「井井有條」的熱衷,是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法寶。
從某些層面來看,現代社會有許多讓強迫型人格特徵有所發揮的工作,例如,企業生產部分制定出愈來愈嚴格的程序,以符合消費者對品質的嚴苛要求並因應市場競爭;各個領域基於安全考量催生出的相關法規、程序規範,都需要經過不停地評估和監察,或是反覆地稽查數據、資料等。舉凡需要分工合作完成的任務,強迫型人格者都能呈現出一定的品質。因此,具有強迫型人格的人,只要能將事事要求完美的執念,控制在「合宜的」範圍內,其在現代社會中是有一席之地的。

如何與強迫型人格的人相處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旦了解強迫型人格者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視角,就更容易理解其某些看似不合宜的行為是其來有自的。你可以這樣做:
1.強迫型人格者堅信自己的動機是好的,所以你可以試著欣賞其嚴謹和井然有序的態度,他就能比較重視你所提出的建議或回饋。
2.他們不喜歡意外驚喜,最討厭的就是見機行事,因為在此類情形下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所以,請尊重強迫型人格者凡事預先規劃的處事原則,盡量避免讓他們感到「意外」或交辦「緊急任務」。
3.若強迫型人格者向你提出他自認最靠得住且「必須」採取的作法或程序時,而你知道這有礙整體大局時,由於他認為自己的初衷是好的,所以請試著將計就計,例如借助數字,證明他的方法弊大於利,用有理有據、清晰明確、追求更上一層樓的完美的方法回應,才是說服他的好方法。
4.遵守已經許下的諾言,若出現意外,實在無法兌現時,也要盡早告知對方,並明確表達歉意,才不會失去強迫型人格者對你的信任。
5.善用強迫型人格者整理分類能力、精準和堅韌的特質,適才適所地將需要這類特質的任務交辦給他們,其能如魚得水且出色地完成工作。
總之,抱持著「知道且尊重」這也是一種人的存在方式的事實,不將之視為疾病或缺陷,走進他們的世界與之相處,進而能從容地應對並以更恰當的方式對待他們。
參考文獻:
François Lelord, Christophe André(2018)。突破關係困境的「人格心理學」(歐瑜譯)。新北市:遠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