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Story 4:當初二也不能回娘家時,我們還要再退讓嗎?

 

Story 4:當初二也不能回娘家時,我們還要再退讓嗎?

華人文化中,常見「惡婆婆」和「媽寶」的議題,困擾著千千萬萬的媳婦們。因為婆婆跟兒子的緊密關係,造成婚姻的疏離,媳婦又與自己的孩子聯盟,代代相傳。從下面的案例中,可以看見,婆婆有時不是「壞」,只是感受到婚姻中的那份孤獨,讓她想抓緊兒子,而身為媳婦的我們,又可以如何回應?

 

那晚,臉色凝重的予雯走進諮商室:「佑聖還在打電話。」我點頭示意暫時離開,時鐘滴答走,十多分鐘後,予雯、佑聖和我三人重新回到了諮商室。

 

「老師不好意思,我媽她老人家比較撈叨,一講就停不下來…」佑聖的說明也安撫一旁的予雯。
 

「你不會跟她說,這是我們的時間,請她晚點再說嗎?什麼都要配合她的時間嗎?」予雯好像總覺得自己不重要,即使屬於兩人婚姻諮商,比起電話那端的婆婆,自己仍排在最後。

 

「我媽正好打電話來,說過年餐廳不好訂,問我們想吃什麼趕快先預約,她也是關心我們,才會多說幾句。」佑聖說起媽媽的關懷有些揪心,媽媽總說當年爸爸外派,獨自拉把他長大,爾後爸爸調回台灣,全心孝順年邁的奶奶,對佑聖來說,從小學會觀察媽媽臉龐是否掛著淚水,媽媽的笑容是他的目標,當媽媽快樂時,自己才能快樂。

 

「不管她說什麼你都說好啦!她是不是又叫我初二不要回娘家?不管你怎麼跟她說的,我一定會帶恩恩回去。」結婚八年,面對婆婆總拉著老公說悄悄話,自己像局外人,予雯還是好難調適。前幾年生了兒子恩恩,予雯盯著恩恩雙眼,眼裡只有自己被完全需要,填補難言的孤獨,予雯想:老公跟婆婆黏一起,至少我有恩恩。

 

我看見當佑聖眼光只注視媽媽,予雯將原本望著佑聖的眼神,轉向看著自己的恩恩。佑聖和媽媽、予雯和恩恩,兩對母子的對望,如此相像。

 

「我媽哪裡對你不好啊!你幹嘛處處跟她爭?因為我妹今年出嫁除夕夜不在家,我媽說初二大家才能聚在一起…」

 

佑聖說著媽媽的心聲、想著媽媽想的,我看見佑聖與媽媽的兩座內在冰山重疊,就像生命共同體,佑聖很難擁有自己的感受與觀點。

 

「為什麼回娘家的時間因為你媽一句話就調整啊!那吃年夜飯也可以隨便調整嗎?如果你初二不陪我回娘家,我除夕夜也不跟你回去了。」予雯語氣雖強硬,眼眶卻止不住淚。還記著自己如何為佑聖傾心,因為工作瓶頸走進茶水間,手裡倒著茶,眼淚忍不住落下,同事們來來往往,只有他停下腳步遞上衛生紙。接著每一天,看見他送來的咖啡杯上畫著笑臉,他關注自己的一顰一笑,好像只要自己快樂,他就滿足。因為他的細膩體貼,予雯想分擔他的重擔,看見他的笑容,就像他為自己做的,愛著他所愛的一切,然而,予雯無法接受婚姻中讓出『最愛』的位置給婆婆。這些年步步退讓,初二回娘家是自己的底線,無路可退。

 

佑聖拿起電話:「媽,初二我跟予雯要回她娘家,改天再吃。」

 

 

場景一轉,剛掛上電話的佑聖媽媽,心裡不安。雖然簡短幾句,但知道他承擔一切,就像當年才六歲的佑聖,扛起照顧妹妹的責任,甚至關心自己的愛,填滿了婚姻中最深的孤獨。

 

這些年,佑聖奶奶高齡過世,佑聖爸爸的心,終於好像回家了。幾十年來的婚姻,早習慣丈夫位置的空缺、兒子的補位。心裡清楚,兒子成家有自己的生活,但對佑聖,一份親密的情感卻好難割捨…

 

給先生的話

 

失去自我與婚姻的討好

如此密不可分的母子,如果與媽媽不一致,感覺背叛為自己奉獻的媽媽,關係中存在矛盾痛苦,於是,你心甘情願跪在地上討好媽媽,這是你愛她的方式。為了避免婆媳問題,你選了媽媽也喜歡的女孩,但仍陷入兩難,你似乎不明白,為什麼太太總跟媽媽爭,甚至認為兩人一起跪在地上討好孝順媽媽,更能減輕自己肩上的壓力。然而,太太早期還\陪你討媽媽歡心,漸漸她不只為此吵架,還拉兒子一國,讓你孤立無援。你在婚姻中挫敗,只能更努力討好媽媽,但你做的越多,媽媽越滿意、太太越生氣。

 

為自己畫上心的界線

現在看見這一切,你需要為自己的人生、婚姻家庭,做一個新的選擇。問問自己想要什麼?如果你真正想擁有這份自主與自由,你需要與媽媽有一條『心的界線』。這份心的界線,並不是從今以後,你就不愛她、不孝順她,而是你真正成為為自己選擇負責的人,不僅關注他人(媽媽)與情境,也能重視自己的需要、珍惜想要的關係。你可能跟媽媽有不同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那是可以的,因為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過去兩座重疊的冰山,因為你新的選擇慢慢分開為各自完整的冰山。

 

停止複製孤獨與沉重

與媽媽一致性對話:「親愛的媽媽,感謝您無條件的愛,這是我一輩子最大的禮物。我現在有自己的家庭,沒辦法像過去全心全意照顧你,我擔心你傷心,再面對予雯又歉疚,這讓我感到莫大的為難。

 

有時予雯抱怨我不理她,從前媽媽也對孝順的爸爸抱怨對嗎?我真不希望予雯也因為像媽媽在婚姻中的孤單,每天在恩恩面前掉淚;也不希望恩恩像我一樣童年就感覺到一份沉重的負擔。我想要一個快樂自由的家庭。

 

建立界線與維持連結

初二回娘家的事,我知道你多希望全家團圓,我也期待和妹妹同聚,但我了解每年初二中午予雯娘家的聚會,對她來說有多重要,那是家族同歡的特殊回憶。我建議小年夜先邀請妹妹回家吃飯,或另外安排完成團聚的心願。我真想為自己的婚姻努力,我很重視你,希望你支持我,無論如何,我還是愛你的兒子。」

 

給婆婆的話

 

不壞,只是愛的太多

你極力想撕下身上惡婆婆的標籤,自己當媳婦吃苦,當婆婆時,對媳婦真是小心翼翼,不敢多要求,這些年佑聖奶奶過世,過年繁瑣禮俗,自己已是能減就減,不想再增加予雯的負擔。只是,想要孩子們能在過年同聚,單純是一個媽媽的心願啊!沒想到造成兩人劇烈衝突,真心感到抱歉。

 

用愛讓兒子退位

或許是個好時機,讓你重新思考母子、夫妻關係。你知道對兒子的依賴,現在總是該把丈夫位置還給老伴了,讓兒子退回兒子的位置。雖然重新面對退休的老伴,是婚姻中新的學習;加上與兒子拉開距離,有好大的失落。然而,我相信一份更大的愛在你心中,真正希望兒子擁有幸福,當然,你也值得擁有真正親密有連結的婚姻。

 

給妻子的話

 

你想走上和婆婆一樣的路嗎?

你知道婆婆對自己的好,對恩恩的寵愛更是疼到骨子裡去。同為女人,你氣婆婆搶走了自己的老公,又看著婆婆在婚姻中的孤獨,與自己如此相似,你們都想著只要有兒子,就不再孤單了。有一天當你的兒子成家,你也不知不覺成為你眼中的婆婆,沒有惡意只想依賴兒子。你看見自己一起討好婆婆,一步步站起來指責佑聖,再抓著恩恩不放。你對佑聖需要負起婚姻中所有的責任,向恩恩哭訴乞討婚姻的渴望,再次複製了婆婆同樣的婚姻、母子關係。

 

用愛說出你的渴望

如果你想要真正親密、被重視、被愛的婚姻,邀請你與老公一致性的對話:「我理解過年你們想要全家團圓,只是我很難接受你總覺得應該以媽媽的意見為主,而我的退讓理所當然,好像得強硬表達才能被聽見。我知道你很愛你媽,我也感謝她對我們的照顧,但是每當你眼中只看見媽媽,似乎我對你不再有影響力,我不重要。我希望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好好商量過年如何安排雙方家人聚會,我願意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我愛你,我想尊重彼此的需要,也想邀請攜手建立我們的家。」

 

( 圖片及文字皆出自親子天下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