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關係可以不只一種樣子:一場關於多重親密的對話
關係可以不只一種樣子:一場關於多重親密的對話
你也曾對非典型關係好奇嗎?
你心中理想的親密關係是什麼樣子呢?
在探索的過程中,你最在意的是什麼?歡迎和我們分享。
前陣子,我和高中同學小安(化名)見面,聊到她最近的感情變化。從高中開始,我就和她、以及她的伴侶阿威(化名)是朋友。在大家眼中,他們總是一對關係穩定、彼此支持的伴侶,從青春期的曖昧走到成年後的共築生活,讓人由衷佩服。
這次見面,小安提到:「我們最近開始探索開放式關係了。」
我愣了一下。腦中浮現很多疑問:他們不是一直很恩愛嗎?不會吃醋嗎?會不會最後反而傷了感情?但看著她平靜、自在的神情,我沒有急著發問,而是選擇先聽她說。
「我們並不是一時興起,」小安說:「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討論,從最初的好奇、讀書、參加多重關係討論會,到後來甚至一起做了伴侶諮商。其實,一路上我們經歷了很多掙扎與對話,也曾有過恐懼和矛盾。」
她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談論界線、怎麼處理嫉妒、怎麼確認彼此的需求與感受。對他們來說,開放式關係並不是「一個人不夠」,而是「希望能更真誠地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我們會定期檢視感受、修正協議,這其實比單純的戀愛關係更需要溝通,」她說,「而這段探索,也讓我們看見彼此內在更深的脆弱與誠實。」
聽著她的分享,我心裡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不是因為這段關係「很前衛」,而是他們願意一起進入這麼不確定的領域、一起找答案。他們沒有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做,而是靠著一次次的對話,一步步摸索出屬於他們的節奏。
「所以,這樣的嘗試,真的讓你們關係更好嗎?」我問。
她笑了笑:「我覺得變得更真實了。我們不再假裝自己沒有其他情感的連結,也不再害怕談論難題。這條路不容易走,但讓我們彼此更靠近,也更理解愛的多樣性。」
這段對話,讓我想到心理學裡的「關係多樣性」概念:每段親密關係都有自己的樣貌,不必依循單一規則。無論是單一伴侶、多重關係、開放式、或其他非典型形式,只要建立在知情同意、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都值得被理解與肯定。
- 給正在閱讀的你:
如果你也對「非典型親密關係」有過疑問或好奇,也許你並不孤單。很多人都曾在關係裡感到矛盾——一方面渴望自由、連結與多樣的情感互動,一方面又擔心不被理解、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貪心」。
其實,情感的樣貌並沒有標準答案。
重點是你是否能清楚看見自己的渴望、與他人坦誠溝通,並在這之中找到讓你感到安全、被尊重的關係形式。這不一定容易,但它是值得的。
若你正在思考自己的情感狀態,不妨找信任的對象聊聊,或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有所有答案,但我們可以一起探索,慢慢靠近屬於自己的情感地圖。
#非典型親密關係 #開放式關係 #多重伴侶 #情感探索
#知情同意 #心理師觀點 #關係多樣性 #伴侶溝通 #情感自我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