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2
從疫情看見對生命終結的恐懼(上)— 你有「死亡焦慮」嗎?
每一段生命皆從誕生開始,也同時倒數死亡的來臨。任何生命都有結束的一天,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需面對的議題。一般來說,雖然我們知道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但對於死亡這種想法和情緒並不會令我們產生嚴重的困擾;只有在受到某種刺激、暗示之後,才會讓人產生焦慮。而新冠肺炎的來襲,特別是疫情嚴峻期間,就是促發我們對於死亡焦慮(death anxiety)的觸發器(trigger)。
過去三年,在疫情之下我們的生活型態發生了改變,不僅因應生理健康產生的變化,疫情下的行動受限、防疫政策下衍生的經濟問題,以及新聞傳播全球各國每日死亡與確診等相關數據,在在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有限性並促發心中的死亡焦慮。一如疫情期間,網路上的迷音梗圖:「唯一的願望是,活著。」疫情的不確定性與高侵襲力使我們無法預測明天是否能繼續呼吸,真真實實地提醒著我們有一天,終將死去,召喚每個人心中的 ——「死亡焦慮」。
「死亡焦慮」是人對終將死亡的這項事實,產生的恐懼與不安等情緒。在護理結果分類指南(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guide)中,死亡焦慮被定義為:對存在的一種真實或想像的威脅,其所產生模糊不安或恐懼等不舒服的感受。當我們感受到死亡焦慮時,筆者認為其實是一個很值得停下來自我覺察的時候!因為死亡焦慮可能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練習慢下腳步、珍惜當下,進一步思考對於死亡的焦慮,躲藏著什麼是連我們自己可能都沒發現的恐懼。
在死亡焦慮的背後,我們在焦慮的是什麼?最近有發生什麼事情嗎?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議題。是焦慮未知的死後生活?還是焦慮死亡後,會被人遺忘?擔心死亡的身體疼痛?擔心身體在死後被分解?擔心失去身體操控能力?焦慮重病無人照顧的緩慢死亡?焦慮來世的生活?焦慮喪禮?或是其他的原因?
死亡焦慮代表的意義是不捨與未知,現在我們所擁有的,無論是好是壞、是喜悅是羞愧,都會因為死亡而必須放下,且不得不放下,這讓人們感到多麼不捨與難過,無法想像死後自己將會面對什麼樣的不確定與龐大的未知。
死亡焦慮的背後,意味著死亡我們必須與所愛的人分離、無法實現目標以及無法應對未知。停下腳步後,我們才警覺到我們多麼不捨得與所愛的人別離,我們多想再好好珍惜一次與家人、伴侶或朋友相聚的時光,也許是一頓晚餐時間,一頓具有相處品質、替代原本可能被3C產品佔據目光的相聚。我們也因為意識到死亡的真實,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將時間花在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上。
當然,要一個人釐清並梳理清楚死亡焦慮背後藏著什麼,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許我們需要尋求專業支持,或是尋找讓自己降低焦慮的方法。對死亡的焦慮是正常的,但是若因焦慮而癱瘓我們的日常生活,就需要值得我們注意了。對死亡的焦慮,能讓我們珍惜時光,但若焦慮變得不可控,淹沒了我們的情緒和意識,我們就成為了死亡焦慮的俘虜。死亡焦慮,絕對不該阻止你活下去。下一篇連載文章,我們將帶你看看在面對死亡焦慮時,有哪些方法可以嘗試,讓我們可以安頓自己的身心!
參考資料:
曲幗敏、孫秀卿、許秀珠(2021),癌症病人死亡焦慮概念分析。
張育綺(2022),成年人的死亡焦慮與生命意義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