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正向教養:建立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正向教養:建立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實習心理師 吳佳彥

正向教養(Positive Parenting)是一種專注於尊重、關愛和鼓勵的教育方式。過去的傳統教育,或是認為犯錯後必須要「吃點苦頭」才能學會教訓的價值信念,使得我們容易在建立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以獲得他人的肯定為首要目標,長期下來逐漸學會以討好的姿態與人相處,但正向教養則是強調成人以同理、尊重的態度,來引導孩子朝著積極正向的方向發展,並學會透過自我評價發展出健康的自信與自尊。

正向教養的主要精神包括:

  1.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承認並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2. 不以懲罰、指責為手段:不將教養建立在恐懼之上,而是讓孩子理解到犯錯是學習的最佳機會。
  3. 聚焦問題解決:鼓勵孩子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
  4. 鼓勵:透過鼓勵,讓孩子能夠發展出「我有能力」的信念。

正向教養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增強孩子的自尊心

正向教養中的積極溝通和鼓勵能幫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當孩子完成了一項任務,父母可以用具體的讚美來強化孩子的成就感。

2. 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正向教養教導孩子如何辨識並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同時父母也能夠透過教導孩子冷靜的重要性,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冷靜,有效解決問題。

3. 改善親子關係

正向教養鼓勵父母以開放和接納的態度與孩子互動,減少衝突和誤解。透過日常的傾聽和陪伴,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支持,這種安全感能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

4. 培養問題解決和社交能力

正向教養注重孩子參與問題解決,除了能培養孩子的獨立,也能提升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透過引導孩子們一起參與討論,亦讓其能夠發展歸屬感與價值感。

回頭看看曾經也是孩子的自己

正向教養是一種需要耐心與持續努力的教養方式,但它帶來的長期效果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深遠影響。透過尊重、支持和指導,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為自信、樂觀、具備解決問題能力的個體。

在這個過程我們也不妨回想我們自身的成長過程,以及我們期待孩子的學習是以何為基礎,我們是否也能夠先安頓著自己,學會先控制自己的情緒、照顧自己的感受,才能夠好好地去理解孩子。

參考資料:

葉霖(譯)(2018)。Nelsen J.著。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遠流。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