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冰箱恩仇記」— 談災難化思考的化解(上)

a. 案例:



家中冰箱採買管理權長期以來都是屬於家庭主婦的媽媽來管轄,無奈的是,女兒長大後對於媽媽的冰箱物流管理總是有意見,她認為要以新鮮、健康為主要考量,所以常建議媽媽不要買太多,不要囤積,需要時再買即可,但媽媽的經驗是因居住偏郊區,即時的採買並不方便也不齊全,況且媽媽自覺準備的份量幾乎都還在控制中,除非宴客時會額外添加食物,雖曾偶有來不及消化而丟棄浪費食物的情況,但這種機會並不多,當食物壞掉時,其實媽媽也會有罪惡感,會提醒再提醒自己要珍惜資源。

 

女兒惜物的觀念其實媽媽很是認同的,也打從心裡欣賞她的執行力,但女兒總是像糾察隊般的糾正檢舉媽媽,讓媽媽會有被否定、指責的不舒服以及須謹慎採買的不自由感,逐漸產生心理抗拒的情緒反應,即便理性上能認同她的建議是正面的、是值得參考的,但情感上還是蠻挫折、失落。

 

*女兒的反思與心態的調整:

 

1. 事情發生了,最糟的狀況會是什麼?

擔心冰箱充滿腐爛、不新鮮的食物,然後又買新的。這種焦慮也不知具體會損失什麼?但那未知的恐懼會越想越恐怖甚至會誇大其嚴重程度。如果能看清楚最壞的狀況就可告訴自己最糟不過如此,反而會有釋懷的感覺,更何況多數情況都不會是那麼糟的。

 

2. 要是真的發生最糟的情況,我可以怎麼做?

可以跟媽媽溝通下次改善,因為真的銷不完。還好不是永遠都會這樣,就算發生一次也不會怎樣。設定行動方針及損害控制,心裡如果有計畫方案,就會有面對不良情況的勇氣。

 

3. 最糟的狀況若真的發生了,我如何減輕痛苦?如何讓自己快樂?

自己對於媽媽擔心食物匱乏的心態感到害怕,但媽媽其實都有改善跟覺察,好好溝通提醒,不要著急,避免擔心過頭,有困難發生才有機會提醒媽媽我害怕發生的事。找到讓自己保持平常心的方法,即便狂風暴雨都可以泰然處之,否則心態扭曲就會造成決策的扭曲。

 

4. 想一想會有什麼替代方案?

若事情真的發生,好好溝通就能改善。只要表達自己的心情,不用一直責怪對方,反而要同理媽媽的好意,況且全家人都會幫忙消耗食物。

 

5. 我現在可以怎麼做,降低最糟狀況發生的可能性?

不需要時刻緊張,只要在需調整時,心平氣和提醒媽媽就好,因為這是件小事,完全沒必要因此影響心情。

 

6. 我現在能做什麼,以增加達成目標的機會?

任何焦慮都可以透過梳理思考想法而得到程度不同的化解,要覺察自己的焦慮,讓心情、互動輕鬆來改善生活品質。想想我現在可以怎麼做以降低最糟狀況發生的可能,或者不再做什麼無效或負面的反應來改善關係。

 

b. 省思:

與女兒之間對冰箱管理的衝突經驗,讓媽媽更了解事情常常沒有對錯,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或個別期望有異,如果能透過好的溝通,兩個人的美意有互相了解,進而找到妥協的改善方向,基於感謝女兒的勇於解決問題,積極找出方法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讓媽媽了解女兒為了要刻意去消化冰箱所帶來的焦慮而感到不捨,也願意與女兒一起參與議題改善的努力。

 

參考資料: 擊敗拖延 作者:尼爾.費歐 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5/30
圖片來源: 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