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4
年底績效考核的改進建議,該怎麼面對?
編修/ 莊微白 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考績不如預期,還拿負評?
剛過完新曆年,經過2020年的風風雨雨,相信大家無不希望在新的一年有一番新氣象。新的一年開始,我相信有上班經驗的朋友都知道,這個時間點也是大多數公司著手進行年度績效面談的時候。
這個面談的結果直接攸關著年終獎金,想必每個人的心情是既期待又怕有傷害。依我個人多年擔任部屬以及主管的經驗,年底的績效面談之所以讓人感到錯綜複雜,除了獎金的多寡,對某些人來說更難熬的是該如何面對主管對自己的建議,特別是負面的回饋。
持平而論,誰不希望自己的付出被看見,努力被肯定。但不幸的是,有人拿好的考績,就會有人拿壞的考績。最讓人過不去的是,明明自己覺得表現得很好,該做的都照計畫完成了,主管交辦的一件也沒搞砸,為什麼主管給的考績跟我的想像差那麼多?
給的差就算了,有些主管為求善盡督導責任,不免給幾句點評與改進建議。或許你也有類似的經驗,績效不如預期就已經夠沮喪了,主管還給改進建議?我看過有些人選擇性記憶,有些人趕快抄筆記,也有些人事後反饋是不是主管對我就是特別有意見?!為什麼主管給的建議,就只有改進建議,難道你都沒有看到我的貢獻與長處嗎?
負評-真的是我的問題嗎?
我很能了解這種心情,因為我當部屬時也拿過主管的負評,當時心裡嘔死了,總覺得是主管有偏見。但更慘的是,事過境遷後那些負評就像一張又一張撕也撕不掉的標籤,緊緊地跟著自己,讓人時常感到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那麼爛,努力了那麼久還是被批評,難道真的是我的問題嗎?
事實上,關於考績評比這件事,再怎麼客觀的指標,還是有主管的主觀評分。既然有主觀的成分,主管也是人,當然也會有自己的偏好(我也當過主管~)。況且,評分高低與你所擔負的任務範圍、困難度、大環境等因素都有關係,很難說考績的好壞完全可以歸因於你究竟夠不夠努力。
但這裡我想針對負評多做些討論,我相信沒有人得到負評還能發自內心欣然接受。有壞心情、壞情緒是很正常的,但若是演變成過度的自我批評與懷疑,將他人的話一直往心裡去,連帶使得自己的情緒產生大幅的波動,這就很值得討論了。
或許這些東西恰恰就是我們一直以來不願面對的死穴?只是被人,偏偏是掌握自己年終獎金生殺大權的主管給直言不諱的點出來?
我認為這跟一個人是否擁有穩定的自我價值感(self-esteem)有關,自我價值感低又不穩定的人因為缺乏對自我充分的認識,以至於他們相當倚賴外在環境所給予的肯定,一旦失去這些肯定,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夠好!但真的就是這樣嗎?
還是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想,績效不好可能是受外在環境變動影響?或是任務根本不適合自己?主管的建議只是他個人主觀的看法,是針對事情本身點評而不是針對我這個人!總之,當事情不合預期時一昧地歸因於自己不好或是主管太機車對自己有偏見都不免過於武斷。
相反地,自我價值感高且穩定的人,對於自身的想法會是多元的,即便面對主管的負評,不見得會認為完全是自己的錯,對方說得有道理、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部分,也會願意再想一想其中正面的意義,說不定還會感謝對方願意花時間誠實以告。他們不會以單一向度或單一事件來定義自己,所以,這樣的人面臨困難時,比較不會否定自己,也更能接納自己。
你看,同樣的事件,不同的選擇,有著截然不同的詮釋與認知!
那該如何成為一個自我價值高又穩定的人呢?我覺得關鍵點在於:「你有多了解你自己!」一個夠了解自己的人,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缺點,能力的局限與可以突破的地方,他有著豐盈厚實的心理素質,面對外在挑戰時能專注在自己的內在並從中找到力量,而不是隨著外在的評價起舞。
即便自己還不夠完美的,他也能接納自己並清楚地切割困擾自己的議題,將非自己能控制的因素排除在外,做自己該做、能做的事。
例行性一對一談話
最後,我以多年的主管經驗,提供大家一個可以預先得知績效結果的方法,這也是我行之多年驗證有效的方法。
如何避免在年終一次性的績效面談得到吃手手的秘訣很簡單,就是「每月甚至每周與主管進行一對一的進度報告!」藉由週期性的狀況更新,你與主管可以對焦彼此的目標與期待,也讓對方清楚地知道各自所面對的困難與狀態。如此一來,自然就不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同時也避開一次性毀滅性的負評。
你說,很難?確實,一開始總是比較困難,但你若連平時都不敢直接面對,又怎能期待最終會有好結果呢?
一切都準備就緒後,就帶著一顆平靜的心勇敢地走進主管辦公室去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