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4
轉職前心評估
編修/莊微白 諮商心理師
今年因為COVID-19,可能很多在職場工作的朋友們或多或少在業績、工作量或薪資獎酬等都受到疫情的影響。日前看到yes123調查農曆年前「會考慮」換工作的上班族高達88.8%。那你呢?你有考慮在農曆年後換工作嗎?坊間已有很多關於離職前要考慮哪些事的文章,大家可自行用Google關鍵字搜尋。這篇「轉職前心評估」,比較是想從我在人力資源和心理諮商的專業,提供以「內心平衡感」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整合性視角,給想要轉職的你作為自我心評估的參考。
在工作投入與獲得報償之間取得內心平衡感
我所謂的「內心平衡感」是指一個人對於現職的工作投入和獲得報償感到對等。至於「獲得報償」,狹義來說就是薪資、加班費、獎金、現金分紅等財務性獎酬;但若以廣義來看「獲得報償」,那包括非財務性獎酬,像是,主管的溝通與領導風格(主管打從心裡的肯定你、指派特別的專案給你負責,讓你感到被信任、被重視、被感謝等),或是為你設計特別又專業的職稱,又或是提供幾個月的國內外學習假給你。倘若一個人心理感受自己工作投入與獲得報償對等,相對的就比較會感到內心的平衡。但,如果一個人對工作投入與獲得報償感到不對等,可能就比較會出現內心不平衡的情緒/感受。例如: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工作投入大於獲得報償,或許會出現像是委屈、沮喪、生氣的情緒/感受;又或是如果一個人感覺自己工作投入小於獲得報償,他也可能出現內心不平的感受,例如:生氣、難過、羞恥等,有這樣感受的人或許會覺得自己坐領乾薪、被大材小用、坐冷板凳、自己的專業能力沒被充分發揮、被小看或不被看重、沒有成就感等情緒/感受。常聽人說喜歡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但其實也有很多人喜歡追求成就感,滿足自我實現且被當人才重用的感覺。
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提升幸福感
除了「內心平衡感」,「工作與生活平衡」是轉職前心評估的另一個視角。我認為廣義的「生活」包括個人和家庭生活,例如:個人的學習與休閒活動、單身生活、伴侶生活、婚姻生活,或是有孩子的夫妻與親子生活等。一樣米養百種人,有些人可能很喜歡工作,投入很多時間在工作;有些人相對來說比較重視家庭生活,所以假日會安排全家人的休閒活動;還有些人喜歡學習,所以工作之餘總是學習不落人後。不論你重視哪樣的生活,你都可以用工作和生活兩個維度(圖示如下)檢視你所追求的工作與生活是否平衡,但沒有絕對的標準,或許你可以找到一個屬於你的「最適工作與生活平衡區塊」。至於什麼是「最適工作與生活平衡區塊」呢?就是你在這個區塊不僅感到身心平安健康,而且對於個人與家庭生活感到幸福。
轉職前必要的心評估
所以,當你心猿意馬想要換工作的時候,想一想你的「內心平衡感」屬於下列「內心平衡感」自我評估公式的哪一種,然後再檢視哪一邊失衡。換個工作場域、換個老闆、還是換個工作內容,又或是調整薪資獎酬,就能感到平衡。另外,轉職前也要考量自己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需求。一般人對於現職的工作環境比較熟悉,像是:有熟悉的工作內容、公司福利、同事情誼等,如果要換一個新的工作場域,也需要一些適應期。所以,很多人即便要換工作,感性面也會猶豫再三。因此,這篇文章以「內心平衡感」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整合性視角,希望有助你轉職前的自我心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