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生活中的體會

生活中的體會

雨天滑跤重跌在地的記憶,每每遇到雨天要出門,心就慌。

    有天,滿檔的行程,剛爬上要落腳的捷運站出口地面層,磅礡大雨令我整個人僵住,這雨勢看起來短時間不會停了,但二個路口外的約定….怎辨?上班時段擁擠的人潮不斷滔洗著原本站在前端的人,怕影響出入動線,我不斷往旁邊挪移直至邊角,但恐懼混雜著趕不上的焦慮感,讓我胃緊縮、胸好悶。

    慣性要我往前衝,大腦丟給我再次跌倒的畫面,我無所適從。

暫停鍵

忙碌的生活,讓我習以「問題解決」模式應對生活中的場景,因為這是最快、最能看見成效、也最能博得稱許的途徑。害怕了,叫自己不要怕,硬是告訴自己去做就對了,因為只要去做,突破了就可以証明自己,更可以安上一個「勇敢」的標籤。

這種用「行為療法」的自我對待方式,雖在當下真的解決了一些問題,但這種証明自己真的做得到的方法,在風光的表面下,卻常給我一種非我的質疑感。事過境遷,我總會怯怯的想著,下次我若失敗了,是不是又會被拋擲在那個不被接納的恐懼中 ? 遠離了內在真實的情緒,同時也把自己的陰暗、脆弱面埋得更深;而不斷硬把自己推往恐懼的殺戮戰場,對自己真的….好殘忍。

那麼….我是否可以允許自己按一下暫停,陪伴自己的慌和恐懼 ?

 

情緒和故事情節 ?

完形的PEARLS說 : 「人不可能因為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就變得不一樣。」在眾聲喧嘩、摩肩擦踵的捷運出口邊側,我閉起眼睛,靜下心來,試圖建立起一個結界,安靜的和自己在一起。看見自己胃的緊縮、胸口的悶、心的慌,承認恐懼的存在,允許感受在體內流動。

對,我好怕,真的好怕。

   許久後 慢慢的,我輕輕的碰觸到心中的恐懼,不知不覺我竟然流下淚來。意識到自己流下淚來的同時,卻覺得無比哀傷,那股沈沈的哀傷在流動時潛藏著孤寂並慢慢的轉化成一種靜謐,我的心平靜且自在。

    只是下一秒,那股內在的恐懼,開始說話。 

我好怕自己變得軟爛,再也無法跨步往前衝;我好怕這段時間身體上難以承受的痛楚要再來一次;我好怕再次成為那個被圍觀的人;我好怕再次成為那個躺在地上無助的自己;我更怕下一次跌倒若沒那麼幸運,說不定就會全身癱瘓.大腦開始編起各式各樣有關未來及過去的故事情節,讓我掉入恐懼的深淵。我睜開眼發現雨變小了,原有的人潮早已散去。

覺察到自己大腦剛剛做了些什麼,不禁發

 

讓人受困的故事情節

身體是個很特別的構造,生活中的美好會被身體記住;心靈的傷也會被身體記憶;身體的創傷,當然也會被身體銘記。這些都是身體記憶的一部份。而這些記憶會透過行為反應呈現,最常見的是透過情緒來呈現。當我們有些覺察力,且願意為自己貼近心中那些可能令我們害怕的情緒時,透過一些自我的貼近和陪伴,藉由靜心或冥想,進入深層的情緒中,就能對自己有更深層的理解,或許就能產生一些內在撫慰的力量,就不會一直莫名受困。

    然而,大腦是個盡忠職守的貼身侍衛,但是也是個不喜待在當下,卻喜歡不斷編故事情情節的傢伙,所以他喜歡帶著主人回到過去想像未來,因此他透過詮釋、闡述、編撰、誇大故事情節再以威嚇的方式,執行任務以保護主人遠離危險或遠離痛苦情緒。

 

離苦之道

是的,接觸情緒讓人難以承受,所以盡忠職守的貼身侍衛總是啓動各種防衛機制,不願將門打開,讓主人嘗到其間的苦痛。但身為主人的我們,除了體恤大腦對我們貢獻,也要謝謝他對我們的疼惜,更要覺察到故事情節無法淡化或消弭痛苦的感受,唯有進入深層的情緒,才是走出受困的正道。

身為一個心理工作者,常常發現對方被卡在人生的某個特定的場景、人物或情緒中,有些甚至長達數十年的光陰。然而關懷對方的狀態時,聽到的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故事,詢問對方的感受是什麼時,聽到的卻是各種不同詮釋角度的人物與故事。同樣的故事,反覆的詮釋、闡述,念念相續的故事集,益加重了我們受縛的狀況。 

  

從受困到自在

    若有機會按暫停,試著進入深層的情緒以及這些情緒下真正的渴望,或許可以撐開一些心理空間,透過覺察,學會辨識什麼是大腦的故事情節、什麼讓我們受困,也才能在這樣的空間中多些自我照顧及自我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