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1
別讓壓力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長期壓力之下的自我照顧(實習心理師黃汶婕)
別讓壓力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長期壓力之下的自我照顧
你的生活中,是否曾有過類似的經驗?
小偉是一名上班族,近一年來公司人力縮編,他常被迫加班到深夜。剛開始他咬牙忍耐,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就好」。然而時間久了,他發現每天早上起床都覺得沉重,對工作提不起勁,即使手邊的任務並不困難,也總覺得心浮氣躁、效率低落。
假日裡,他原本喜歡的運動和聚會也逐漸失去吸引力,只想待在床上滑手機。內心隱隱覺得煩悶,好像什麼都不對勁,卻又說不上真正的原因。他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太懶散,卻沒察覺長期壓力早已慢慢消耗了他的身心。
短期壓力vs長期壓力
壓力其實是一種自然的身心反應,當我們感受到壓力時,身體會啟動「戰或逃」反應,並釋放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短時間內,這些激素能幫助我們應對挑戰。然而,當壓力長期存在,激素持續的分泌,會讓身體一直處於高壓狀態,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各種傷害:
◆ 免疫系統:免疫系統變得脆弱,使我們更容易生病。
◆ 消化系統:長期壓力會影響消化道的功能,導致胃酸過多、胃痛和腸道問題。
◆ 心血管系統:增加心臟病和高血壓的風險。
◆ 神經系統:過多的壓力會引發焦慮、抑鬱和失眠等問題。
所以,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身體與心情的小警訊。它們或許正在提醒我們:該停下來照顧自己了。
「自己到底怎麼了呢?」
面對壓力時,我們常常第一個反應是責怪自己──為什麼沒辦法再撐下去?為什麼這麼容易被影響?這些自責只會讓我們在最需要支持的時候,變得更加耗竭。
壓力若沒有適當釋放,就像一條被拉緊的橡皮筋,久了會失去彈性。一旦斷裂,就很難回到原本的狀態。或許,是時候換個方式,不再逼迫自己,而是停下來,聽聽內心想傳達的訊息。
當我們願意慢下來,花點時間理解自己,也許就能用不同角度看事情,也比較不會卡在困境裡。就像小偉,如果能早一步覺察「自己怎麼了」,或許就能找到照顧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困在無力與自責中。
三個小步驟,練習與情緒接觸
1.覺察情緒:先問問自己──「我現在感受到什麼情緒?我怎麼了?」也許是感到生氣、煩躁、緊張,抑或是感到無力、委屈,或難過。
2.辨識與理解情緒:再想想──「這個情緒想告訴我什麼?」也許是想保護自己的界線,或是提醒自己有需求被忽略了。
3.接納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有意義。當我們允許自己感受它,就能和自己更靠近,也比較不會被混亂和失控淹沒。
接觸情緒的練習需要時間,因此不用因為無法走完三個步驟而感到挫折。只要願意停下來、慢一點,給自己留一些空間感受,就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從陪伴自己的經驗中獲得療癒
除了接觸與感受自身情緒外,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自我照顧行動,來調節、緩解當下不舒服的感受。每個人喜歡與適合的自我照顧方式不同,以下就七個面向,提供一些生活中可嘗試的小行動,讀者也可以試著列出幾個自己有意願嘗試的小行動!
1.視覺:去喜歡的景點走走,或看看讓自己放鬆的影片
2.嗅覺:在家中點精油香氛、睡前使用乳液,讓氣味安定情緒
3.聽覺:聽喜歡的歌曲、大自然的聲音,或者是白噪音
4.味覺:享受喜歡的食物、甜點,或一杯咖啡
5.觸覺:摸摸家中的寵物、抱枕或玩偶,啟動副交感神經
6.動態活動:散步、跑步、跳舞、瑜珈、重訓
7.人際互動:和信任的人聊聊、擁抱、分享心情
為自己許下一個承諾
從現在開始,試著在生活行程裡,留一點「專屬自己的時間」。就算一週只有一個小時,也能讓你慢慢找回平衡。
下次當壓力悄悄襲來時,記得先停下來、深呼吸,告訴自己:
「我正在努力照顧自己,而這本身就很重要」
加入官方Line:https://lin.ee/pYVvV6S
追蹤instat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entralhi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