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誰說為母一定要強?談新手媽媽的BABY BLUES

 

經歷了漫長的懷孕等待以及生產,此刻的妳將孩子抱在懷裡。離開了妳的子宮,妳的孩子不再與妳肉體相連,妳卻比懷著他時更加忙碌。妳學習餵奶、換尿布、哄睡,在緊湊的生活節奏中崁進一些零碎片刻,用來進食、洗頭、回應親朋好友的訊息、上網查詢育嬰知識,若能有三個小時的連續睡眠,已是萬幸。

 

想一想,真是瘋狂不是嗎?在沒有那麼久以前,妳還在與朋友高歌趕攤,或是上健身房揮汗如雨。突然間,妳被眼前這個有如外星生物的小娃兒所控制,所有的行動、思考和感受都繞著他而轉。除了興奮、甜蜜、感動之外,也有許多無以名狀的低落感受,但鮮少有人警告我們後者的存在,我們也很難對他人訴說。


產後的情緒低落:Baby Blues

這產後可能經驗到的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又稱Baby Blues,大約八成產後媽媽都曾經驗到程度不一的情緒低落。Baby Blues有絕對的生理基礎,產後的雌激素以及黃體素急速下降、產後疲累又缺乏休息,讓妳的賀爾蒙大亂。但最讓人難受的,恐怕還是母親身份帶來的種種壓力,想像中的媽媽角色,與真實經驗到的混亂和挫折實在太不相符。人家總說為母則強,妳卻被24/7的育嬰生活打趴,只想攤在角落裡一動也不動。

 

若妳像大部分的新手媽媽(包括我自己)一樣,在生產之後發現自己總是好累、好混亂,覺得不像自己,有時候甚至並不享受育嬰生活,這其實太正常也不過了。以下提供一些面對混亂環境、混亂心智的一些心法,盼望能夠讓妳在混亂中穩住一些自己:

  1. 接納自己對於母職的負面情緒:

大部分新手媽媽的學習曲線並不平和或緩慢,相反的,我們是在一夜之間被迫上了戰場,也沒了回頭路。因此,若妳對於育兒有時感受到疲累、無感、痛苦,甚至有些後悔,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對內,允許這些負面的情緒進來。對外,與伴侶或其他媽媽們談談這些感受,也許妳會發現,妳其實並不孤單。

  1. 允許自己大方求救:

若在當媽媽之前,妳是一個非常獨立且自主的女性,當了媽媽之後,承認自己需要幫忙可能有點挑戰。但妳是真的需要幫忙,不論是伴侶半夜接手餵奶、換尿布或哄睡,或是請親朋好友當個臨時保姆,讓自己能過夠放風喘息,建立一個暢通的外在資源系統,對新手媽媽來說很重要。很多時候,妳的伴侶或是親友只是不太知道如何幫忙,這時候,直接且明確的要求會很有幫助。

  1. 創造ME TIME:

在育嬰的日常當中,寶寶的需要太過明顯及強烈,媽媽只好將自己的需求放在比較後面,等到想為自己做些什麼時,已經累得什麼都不想做。ME TIME不一定要非常特別,但的確需要有覺察地創造。可能只是像過去一樣,留些時間照顧自己的頭髮或身體,也或許和心靈活動有關,看書、書寫或是散個長長的步。妳可以細心觀察,在做什麼事情時跟自己最為靠近,並將這些事納入妳的日常,增加好的感受。

  1. 建立內在的母親權威:

新手媽媽很常遇到他人關於育嬰方式的指點與建議,也可能迷失在網路上的千萬資訊當中,覺得動則得咎。事實上,沒有一種育嬰方法或是教養方式適合所有的母親或是所有的寶寶。我們都只能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慢慢體會什麼最適合自己與孩子。妳可以接受建議,但不用全部採納。當對方的建議造成妳太多壓力時,若因為現實考量不能向對方表達,也要允許自己相信自己:身為妳的孩子獨一無二的母親,適合妳的,就是適合他的。

 

    我們所處的社會容易忽略新手媽媽的難,以為女性生了孩子就會自動會當媽,忘記即使是媽媽,我們也只是新手。新手,表示很多事情我們都還不知道,很多都還不會,很多都還在學。母職,是一輩子的事。請認可自己的努力,允許自己和寶寶時間與耐心,享受這條路上的酸甜苦辣。

 

*小提醒:若發現自己產後的情緒與壓力太難消化,甚至影響到育兒的日常,Baby Blues也有可能發展成產後憂鬱,請務必尋求專業的醫療及心理協助。

 

👉預約  蘇新惠  諮商心理師 諮商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