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愛能征服一切?

~愛最需要征服的是伴侶溝通的惡性循環

 

美國婚姻權威約翰高特曼博士曾在其著作「信任決定幸福的深度」提出造成負向關係的四種溝通模式:批評、輕蔑、防衛、築牆。可以想見,批評是惡性循環的開始。當一方停不住批評、輕蔑的言語將引發對方的防衛性的反擊或築牆不回應。當關係最後進入冷漠以對,雙方將經歷最痛楚的孤單感,為了活下去,也終將宣告關係結束並各自向外尋求出路。但若你能及早發現彼此即將因批評進入了此惡性循環的溝通模式,一切都還有機會逆轉。

 

大部分的伴侶一開始會憑直覺提醒彼此不要「批評」或是學習用比較好的方式如「我訊息」來表達感受。例如,當看見伴侶下班回家太累倒在沙發就睡,沒有先打招呼或將物品歸位,心裡頓時有了不悅的情緒,腦海中也出現批評的想法,「真是太任性了!一點都不懂得尊重別人!」但因為怕「批評」對方導致溝通進入了惡性循環,只好先忍住。但情緒憋久了還是會爆氣,因此就學習運用「我訊息」,好好表達自己感受,「你這樣無視於家中還有一起生活的人,讓我很生氣也很難過。」沒想到對方聽不懂「我訊息」,沒能理解到自己的情緒,反而一副「這有什麼好不高興的!你太敏感了!」的態度。對方還可能認為被指責而會說,「我很累,那你知道我的感受嗎?」此時自己的感受被否定,還變成「想好好溝通,怎麼反而被責怪」的委屈感,而溝通像在競賽,雙方開始爭取自己的感受應該先被聽見、被重視。當雙方開始進入爭取自己感受優先的迴圈,對於溝通會感到疲累與無力感,也會開始貼對方標籤,相信對方「死性不改」,此時對對方的輕蔑態度會出現,好好溝通就越來越不容易。

 

   在辨識出這批評所造成的溝通不良的問題時,請提醒自己這原不是一場誰的感受比較重要的競賽。雙方都可以先停下來辨識可逆轉的關鍵點。通常一方會急著要對方先理解自己情緒,是因為感覺到被指責,有危機感。有時候也會以指責對方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容易受傷的自尊。因此,以下有三個關鍵點可以嘗試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

  1. 在進行「我訊息」溝通之前,先有心理準備對方可能會誤以為自己有指責之意而防衛及反擊。
  2. 當對方真的開始防衛及反擊時,可以先向對方指出自己沒有指責之意,請對方在情緒反應上慢下來。但此時也可以停下來覺察自己是否真的沒有指責之意,而只是想促進彼此的了解。可以問自己,意圖是「我想要你看見你對我的影響,並改變來配合我」,或是「我想要了解你的行為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也想要知道我們有沒有可能討論出適合兩人的做法」,還是情感上「我想知道你有沒有在乎我」?不同的意圖會產生不同的溝通結果。
  3. 當發現對方當下沒有意圖繼續溝通,此時需要先安頓自己受挫的情緒,也給予對方回復情緒的時間與空間。請抱持著相信,之後還是有機會再想出適合彼此的生活方式及促進溝通的切入點,不輕易放棄。嫌疲累或認為溝通無效,不該是逃避溝通的藉口。可以預告下次再溝通的時機,以表達自己對於這份關係的在乎。

 

伴侶總是來自不同家庭,勢必會遇到生活方式上的衝突,甚或價值觀的衝突。若雙方願意相信這份愛的關係得來不易,還願意去愛,那溝通能力絕對會越挫越勇,越來越進化,也會反過來形成良性循環並促進伴侶間的默契與親密感。若發現自己與伴侶困在因批評所造成的溝通不良中且辨識不出可逆轉的關鍵點,請積極尋求伴侶諮商的協助,及早扭轉溝通的惡性循環。

 

 

參考資料:

信任決定幸福的深度,張老師文化出版,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娜恩希爾維(Nan Silver)著,張美惠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