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從金鐘好戲《與惡》透視我們與溝通的距離:爭吵是為了自尊,還是為了解決問題?


《我們與惡的距離》狂掃6座金鐘,賈靜雯與溫昇豪飾演的夫妻檔歷經喪子之痛,家庭關係也有了裂痕。從埋首工作避而不談、雙方對峙彼此攻擊,有時越吵越兇,有時卻只想快點躲起來,晚點再面對問題。不只夫妻相處,就連親子間溝通,究竟能不能理性一點談事情?

 

一張含有 人的臉孔, 螢幕擷取畫面, 文字, 服裝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喬安(賈靜雯飾)和昭國(溫昇豪飾)在天晴(兩人女兒,喬喬飾)的學校,和老師討論天晴的狀況後,出現了這段對話:

昭國:「你為什麼不跟老師說實話?」
喬安:「要說什麼實話?」「這群人還真夠閒的哦!不用上班,開群組,討論人家八卦」
昭國:「現在不是八卦的問題,是女兒的問題。」
喬安:「天晴的事情我自己會處理。」
昭國:「你要怎麼處理?你滿腦子都是工作,情緒也沒辦法控制,女兒的事情你可以處理嗎?」(註解1:開始攻擊對方沒有照顧女兒、情緒自我控制的能力)
喬安:「對!劉昭國,你最公私分明了,會跟員工談戀愛,會處理你自己的情緒,還會幫那些加害者討回公道,廢除死刑,你最了不起了!」(註解2:繼續攻擊回去並且再加強攻擊對方外遇)
昭國:「宋喬安,天彥也是我兒子,他走了我跟你一樣難過,但如果不是你天天擺臭臉給我看的話,我有必要睡公司嗎?」「再說我跟那女員工的事情我說過多少次了,還不夠嗎?」
喬安快走離開(再也受不了並逃離對話)
昭國追上前說:「我們可不可以理性一點就談事情,談李曉明(殺害兩人兒子的嫌犯,王可元飾)的事情?」

 

一張含有 服裝, 人的臉孔, 人員, 螢幕擷取畫面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你真的想解決問題嗎?

 

在整部戲中,喬安看似是較無法控制情緒的問題角色。但由上述的對話中我們發現,昭國在對話中首先使用了攻擊式的語言(註解1),喬安感到被攻擊後,反擊昭國的外遇事件(註解2)。這樣一來一往的攻擊,不但偏離了原本的溝通主軸,更傷害了彼此的自尊。

 

戲中似乎看起來很理性的昭國,經過分析後,我們發現昭國在對話時其實也沒有那麼的「理性」。兩人由原本想要探討女兒天晴的問題,轉而爭吵李曉明的事情。最後,喬安受不了如此緊張的氣氛而離開現場,成了溝通模式中的逃避者。

 

其實,當兩人都處在充滿情緒的狀態,雙方無法聚焦在同一件事情上好好地聆聽與溝通。

 

「很多時候,爭吵只為了保留自己的顏面,透過攻擊來保護自己的自尊。」

 

當彼此的溝通模式只剩下「攻擊」與「逃避」,無法實際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就很容易一直在為同一件事情吵架。吵架所帶來的負面情緒累積久了,會耗損親密關係,消磨感情,造成相處品質不佳,讓人覺得在關係裡不快樂。

 

一張圖帶你看懂如何溝通

在一段關係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慣用的應對模式。不管是習慣戰鬥還是逃跑,或是兩種模式輪替出現。這些模式都沒有對與錯、好與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退後一步來看,試著停下來、跳開這個既有的模式,好好看看自己與對方的內在需求。

 

一張含有 文字, 名片,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1. 給戰鬥者:想一想你需要如此高戰鬥力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內心有什麼需求,迫切希望對方能理解呢?或許下次試著用更溫柔的方式,不要激起對方逃跑或是反擊的狀態,才能達到與「與對方溝通」的目的。

 

2. 給逃跑者:「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暫時的逃跑可以給自己一個情緒紓緩的空間,但舒緩後記得回頭聽聽對方內心真正想說的話。

 

雙方約定好彼此情緒冷靜的時間,例如我們可以試著說:「我現在覺得很焦慮,可不可以給我十分鐘冷靜,冷靜過後我們再來談」。當我們再次回到對話中,盡可能地避免前一次的攻擊語言,以減少再次激化彼此情緒的機會。

 

先解決情緒,再處理事情

我們處在不同的情緒狀態,會影響我們產生不同的行為,如果我們在關係中能試著協助彼此調整「情緒」,在原本固著、僵化的行為模式中做出不一樣的反應,讓彼此都能感受到一些改變,再深入探討問題,就能有比較多的對話空間唷!先解決彼此當下不舒服的情緒,再深入討論彼此在意的問題,讓我們一起練習「先解決情緒,再處理事情」

 

👉預約 王韻捷 諮商心理師 諮商

 

本圖文由作者提供,內文取自:雞湯來了。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34qnA8。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