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流產後,痛的不只有媽媽」:男性的悲傷失落,也需要被看見

「這幾年我們不斷地嘗試能有孩子,過程中經歷了三次流產。當得知自己懷上孩子時,你會充滿希望,開始想像孩子長大、想像美好的未來,並開始計畫。然而孩子卻流掉了,這是一段孤獨的經歷,大多數的人並不會談論流產,因為擔心自己的問題將會使你與他人疏遠,或招來非議而避談流產,就好像你有缺陷或是做了什麼事情導致流產,所以只能獨自掙扎與承受。」

 

臉書創始人 馬克 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馬克 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分享的這段經歷不僅讓人們開始能夠談論流產帶來的失落感,同時也反映「男性」在面對流產時也同樣會經歷哀傷的情緒,只是因為與女性表達哀傷的方式不一樣,以致於男性的情感常常被忽略或被掩蓋。

 

表達哀傷的方式不同

有研究指出女性在面對哀傷時,常會會尋求抒發情緒的管道,不論是透過與人訴說、哭泣、參加療癒性團體或尋求心理資源。

 

然而相較女性,男性從小較容易被教導面對失落時,需克制情感不可以哭泣,要堅強理性的面對事件;而這樣的文化易讓男性面對流產經驗時,會透過行動-找事情來做,來減緩內心脆弱的感受,並扮演支持及保護妻子的角色,包括:處理醫療事宜、通知家人流產的消息等做一些實際安排

 

由於男性會主動採取行動及安排,很多時候會讓人誤以為他「沒事」,然而可發現男性很多時刻會壓抑一些感受,或是擔心當自己表達哀傷時會讓妻子更感到傷心而選擇隱藏自己的情緒,但這不代表他不感到失落或哀傷。

 

父職參與

 

傳統社會對父親的期待是賺錢養家,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男性也一同參與懷孕、分娩、流產及育兒的過程,父職參與已是日常的事情。然而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性別化育兒角色,仍會認為父親是母親的「幫手」,這也反映在流產經驗中。

 

夫妻在經歷流產的過程中,親朋好友總會去關心流產後女性的身心狀態,而男性因未直接體驗到流產與懷孕的過程,也常常會被他人忽略,這將導致哀傷的經驗無法被重視。

 

當另一半在懷孕的時候,準爸爸的心理和情感也會跟著做調整及準備,男性在此過程中也會與未出世的孩子建立起連結與情感,而這樣的情感有時不亞於準媽媽,在經歷流產時,哀傷程度也不會比較輕。

 

無力與挫敗感

 

女性往往會透過身體去經驗流產所帶來的身體與心靈的負荷,然而男性卻無法直接體驗到懷孕和流產的身體過程,這可能會讓男性認為自己無法理解和感受妻子的狀態;此外無力緩減妻子身體的疼痛及阻止悲劇發生,這些都可能會帶來無能為力及挫敗感,甚至會帶來強烈的自責,開始責怪自己什麼事情沒做好,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夫妻關係的影響:孤單感

 

由於夫妻用不同的方式在療傷,在面對哀傷時,由於擔心會帶來更強烈的傷心,丈夫會避免和妻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及經驗,也不敢觸及妻子的情感感受;這也易使妻子誤以為丈夫漠不關心或對離世的孩子沒有感覺。這些情況將使妻子感到被孤立,丈夫也會感到孤單與無助,而使得夫妻關係漸行漸遠。

 

唯有當彼此都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及經驗時,才能真的理解對方的狀態。丈夫表面上的漠不關心,其實因為內心感到不安與脆弱;相較於隱藏內心想法,妻子更希望丈夫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及脆弱,就算感到負擔也沒關係,因為這並不會讓妻子感到被壓垮反而能紓解雙方的痛苦。


由於男性較難表達內心的失落,也較難和同樣有流產經驗的男性討論及分享,這將會讓男性處在一個孤單的狀態;但近幾年也可發現一些有流產經驗的男性,在公開場合分享自身的心情,例如:馬克 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這將有機會影響其他男性在談論失落的經驗;當男性允許其他男性展現脆弱與失落時,這將比女性涵容男性的脆弱更帶來影響力。

 

👉預約曾昱慈 諮商心理師 諮商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