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為什麼會失眠?失眠的七個原因與應對

 

    窗外路燈依舊幽黃,寂靜的深夜裡,想著全世界彷彿只剩自己還難以闔眼,眼淚都快掉下來。這是否又是思緒凌亂、輾轉反側的一次失眠呢?明明想儘早入睡卻越是清醒,隨著對時間流逝的在意,焦慮與自責感也不斷上升。只是想好好睡覺,怎麼會這麼困難?

 

    不曾經歷過失眠的人,很難體會對失眠的恐懼。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的調查結果,全台灣有1/10的人口苦於慢性失眠,顯示睡眠問題在國人健康生活中不容小覷。相信許多民眾也嘗試過各種幫助入睡的方法,可能是數羊、芳療、睡前的一杯熱牛奶,甚至嘗試劇烈運動或喝酒等。這些方法也許偶爾奏效,但當不管用時,對於失眠的恐懼與失落可能會更強烈地席捲而來,因此更難入睡。而對於實徵有效的安眠藥,許多民眾又擔心藥物成癮,陷入想服藥又不敢吃的矛盾中,讓自己更加身心俱疲且無助。失眠的問題,實為許多民眾難以克服的困境。

 

    失眠的型態有三,包含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以及清晨早醒且無法再次入睡。究竟為什麼會失眠呢?以下將失眠的緣由大略分為七項,提供您檢視自己可能的失眠原因及可以應對的方式:

 

失眠常見的七個原因

一、硬體環境

    睡眠的環境是造成失眠問題的其中之一,但卻最容易被忽視。睡眠環境的燈光不夠暗,會影響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睡意的萌生。而睡眠環境是否有噪音、溫度是否適中,甚至床墊軟硬度、枕頭高度,都可能引發失眠。因此要改善失眠的第一步,就是先檢視睡眠的環境是否足夠舒適。

 

二、生活型態

    白天的日常生活會進而影響到晚上的睡眠。若白天因為前一晚失眠而補眠太久、太晚起床,都可能讓晚上的入睡變得困難,建議還是要盡量維持原本的作息,將完整的睡眠留到晚上再進行。另外,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質的攝取也是影響睡眠的原因。有失眠狀況者,更須留意減少白天抽菸、喝咖啡或泡茶的頻率,避免讓失眠的問題加劇。

 

三、運動習慣

    運動能夠促進睡眠,但不適當的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則反而可能會造成失眠。有些民眾想藉由運動來改善失眠問題,下班後即使已很晚了,仍刻意從事大量高強度運動,想讓自己「累一點比較好睡」。但事實上大量運動反而會讓身體處於亢奮狀態,需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平穩下來,進而干擾睡眠。除了在白天做些適當強度的運動可以促進睡眠以外,睡前也適合做一些輕柔的伸展運動,藉此幫助身體放鬆,也可能更容易入睡。

 

四、生理與健康狀況

老化是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隨著睡眠品質的改變,失眠問題也容易產生。此外,當身體罹患疾病、處於較不舒適或疼痛的狀態、或是正在服用某些治療藥物,都可能會伴隨睡眠問題。一旦睡眠狀況突然異於往常、藥物出現副作用或生理狀況不適時,都建議隨時與您的醫師討論做調整。

 

五、壓力

    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可能是引發暫時性失眠的原因。不論是對於過去事件的掛心、或是近日生活裡大小瑣事的煩惱,甚至是擔憂未來即將面對的挑戰,都可能讓身體處於緊繃的狀態而無法放鬆,使得失眠的問題持續惡化而難以改善。有些人在移除壓力源後,失眠問題也會隨之消失;若壓力源暫時無法移去,也可嘗試在白天作些紓壓的活動,練習自我調適壓力。

 

六、個人特質

    失眠也可能與某些人格特質有關。壓抑、容易焦慮、敏感等特質,可能較容易使自己陷入身心緊繃的處境,甚至入睡前仍呈現情緒激昂、難以平靜的狀態,因此導致睡眠問題,衍生為慢性失眠。個人特質也許較難改變,但仍可藉由各種放鬆訓練來減緩這些特質對自我狀態的影響;肌肉放鬆法、漸進式放鬆或是腹式呼吸等,都是很好的放鬆方式。

 

七、心理因素

當失眠持續發生時,對於失眠的擔憂可能會出現自驗預言的狀況;也就是認為自己晚上一定又無法入睡,結果真的睡不著,應驗了自己的預測。而失眠的挫敗感,又促使隔日自驗預言的狀況再發生,進而形成失眠的惡性循環。要打破這樣的循環,首先需要減少對失眠的強調,並允許自己的失眠,進而截斷失眠與對自我負向評價的連結。真的睡不著就離開臥房,做一些放鬆的事來安慰自己,心情平靜地等待睡意再回房準備入睡,便是一種自我接納的方式。

 

每個人失眠的原因也許不只一種,而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調整方式。若根據上述方法仍無法改善或者遇到困難,歡迎您主動尋求醫療協助,千萬不要獨自承受失眠之苦。由醫師選擇對您適合的藥物、共同討論您對藥物的擔憂,或以藥物搭配心理諮商的方式,從專業的角度找到切合您需求的治療,讓我們陪您一起努力擺脫失眠的痛苦,逐步找回健康良好的睡眠。

 

👉預約蘇靖雯 諮商心理師 諮商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