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該待在舒適圈,還是離開?3個方法,讓你尋找屬於你的舒適圈

你是否曾經想過,面對舒適圈要離開還是留下?離開舒適圈,可以接受新刺激,減少被社會淘汰的機會,持續增進自己;留在舒適圈,穩定習慣的生活,並不會覺得枯燥。

其實面對舒適圈並非選擇離開或留下,而是找到自己舒適的一個過程。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舒適圈。

 

舒適圈是什麼

舒適圈最常見的說法是:一個人處在熟悉的環境,做熟悉的事物,對周遭一切都感到放心自在,在這個環境中達到身心的穩定。

 

而當我們做出了一些超出熟悉的行為時,面對不熟悉的情形及未知的變化,就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害怕。所以大多時候我們其實會都是待在舒適圈裡,因為舒適圈讓我們過得安逸,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穩定生活,而不會感到不適。

 

 但穩定的生活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做到,需經過一些努力才有機會達成,因此選擇待在舒適圈的人有他的價值,對他們來說,這樣的舒適圈是自己努力創造而成。

 

不再合適的舒適圈

舒適圈中的生活或許就像一條筆直的線,沒有什麼阻礙,較少變化,導致有時會感到生活無意義、沒有目標,因舒適圈讓我們對於新刺激的接觸變少,重複的生活感到枯燥乏味。當你意識到自己生活穩定卻毫無動力時,便可能是你已經習慣目前的舒適圈,現在穩定的節奏對你來說已經沒有挑戰;你可能會想要嘗試些新的事情,來告訴自己我可以做更多,以行動來證明自己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倘若我們已經滿足於目前自我的狀態,那倒也不必特別去改變舒適圈。

 

但今天那些還想要尋找自己其他可能性的人,會意識到原本的生活狀態已經不夠,因此會想要做些不一樣的刺激來滿足自己,這時候就不再是待在舒適圈裡面了,而是慢慢地尋找新的舒適圈。

 

然而,長期的穩定與安逸,使我們會開始害怕離開舒適圈帶來的種種改變與挑戰,從而漸漸地失去改變的勇氣與決心。有多少次腦中閃過想改變的想法,卻因考慮太多而不敢行動;有多少次想爭取回應的機會,卻因害怕自己的理念被駁回,而選擇沉默。

 

這些錯過與不甘心,使我們在舒適圈感到矛盾。 

 

3個方法,讓你尋找屬於你的舒適圈

 

尋找舒適圈的過程,就像是走兩步退一步,你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往前,重要的是過程中的感受與經驗,每一個舒適圈都是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

 

當你滿足於舒適圈時,你可以選擇停下,當你覺得似乎有些需求或狀態以當前階段無法滿足時,也可以選擇離開,每個選擇都是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舒適圈,沒有一個舒適圈適合所有人,也沒有舒適圈永遠不變,這是一個持續感受的過程,

 

以下有3個方法可以協助你去感受與尋找屬於你的舒適圈:

1.感受目前生活狀態,掌握生活節奏

面對舒適圈首先是要知道,面對目前生活你感受到的是什麼,而當你漸漸擁有舒適圈的過程時,你是不是舒服的,能否感受到自己安於現狀,如果能夠漸漸掌握生活節奏,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舒適圈。

 

2. 面對事情準備充足,減少對未來的不確定

舒適圈改變的過程,你必然會面對一些挑戰,而這些挑戰可能是你接觸過不熟悉或根本沒經驗,因此你要做的是針對這些事情做足功課,可以查詢相關資訊,先一步知道自己即將要面對的是什麼,當你有所準備時,將會減少面對未知不可控因素的焦慮,提升對事情的掌控感。當然,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總是會感到焦慮。

 

3. 慢慢累積嘗試經驗,從小改變開始 

任何微小的經驗都是重要的,在尋找舒適圈的過程中也是,當你做不熟悉事情之前,你可以一步步從小地方開始嘗試,就像是剛學會走路的嬰兒,不需要會跑跳,而是慢慢起步,攝取基礎的經驗,漸漸適應,透過累積學習,便能熟悉生活節奏,找到合適的舒適圈。

 

尋找舒適圈的過程中,你將會逐漸增加對自己的覺察與瞭解,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而挫折與失敗是極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遇到挫折可能代表你也發現自己某些不適合的狀態,也同時代表你離成功更進一步,邁向適合的舒適圈。

 

👉預約黃聖然 諮商心理師 諮商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