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孩子想當偶像練習生,好苦惱!」給父母:不急著否定,而是陪孩子探索自己

這幾年隨著韓流當道,韓國的明星團體總讓少男少女們心生羨慕,希望自己可以到韓國當偶像練習生的孩子不乏其數,因此這幾年來諮詢的家長總有一部份是因此而感到苦惱的,千千的狀況便是如此。

 

千千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對歌唱跳舞的熱情,父母也將她送去學習舞蹈,希望能滿足女兒喜歡跳舞的興趣,不料隨著千千的成長,千千想滿足的不只是「興趣」,還希望將跳舞發展成為一個專業,甚至瞞著父母偷偷參加偶像練習生的海選,父母覺得千千這個年紀應該要好好的讀書,至少完成大學學業再說,豈料千千告訴父母:「哪有練習生是大學畢業的啦,那樣就太老了,也失去了成團的大好機會。」苦惱的父母經人介紹,坐到我的諮商室。而我,跟他們分享了想到法國留學萍萍的故事。

 

    14歲的萍萍自從看了一部電影之後,不但迷上了做西點,甚至跟媽媽吵著要輟學到法國去學做西點,將來的志願是想當米其林藍帶主廚。任憑媽媽怎麼勸她,萍萍就是不聽,媽媽苦惱極了,來到我的諮商室做教養諮詢。

 

   我專心地聽著萍萍媽媽叨叨念著:「萍萍還小啊,現在才幾歲,怎麼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願意正經讀書,儘想一些做不到的事情,將來可怎麼辦呀?」

 

  早知道就不要讓她和同學去看電影了,唉!....」,同時媽媽也擔心,孩子目前才國中,英文都還不怎麼懂哩,就想要到法國去,語言的問題可怎麼辦啊?雖然自己和先生都在上班,家裏的經濟也還過得去,可是萍萍並不是家裏唯一的孩子呀!她還有個弟弟!如果萍萍真的到法國留學,那可是一大筆錢哪!更何況,誰要到法國去照顧萍萍呢?萍萍可是個女孩子啊!才14歲就要自己一個人到國外去,要是萬一出了什麼事,那可怎麼辦才好?講到這裏,萍萍的媽媽苦惱得眼淚都在眼眶中打轉,她說:「一想到這些事情覺都睡不著,事情也做不好!」

 

    我看著萍萍的媽媽輕聲地對她說:「這段時間真是讓您辛苦了!我可以感覺到您是個愛孩子的媽媽,同時也很想把母親的責任盡好,一方面您想兼顧孩子的自主權,又不希望只是用威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才會如此苦惱…。」

 

    一說完這些話,萍萍媽媽的眼淚立刻撲簌簌地掉下來,看起來,萍萍的媽媽真的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我輕輕的拍著萍萍媽的手,等待她情緒充分宣洩完。之後,我問萍萍媽媽想不想聽聽我的看法,萍萍媽立刻用力地點了點頭。

 

   於是,我說:「其實我挺為萍萍高興的,才國中年紀就知道自己未來的志向,並且感覺起來也很有行動力,有想法會試著馬上提出要求。」

 

    只見萍萍媽媽驚訝地看著我,她遲疑的眼光彷佛在無聲地說:「這麼糟的事,妳還覺得好,是不是腦袋有問題啊?我要不要趕緊換個諮商師呢?」

 

    我笑著對萍萍媽媽說:「看您驚訝的樣子,是不是腦中正在盤算要不要趕緊換個人,免得耽誤了事情?」只見萍萍的媽媽不好意思低頭訕笑著,我連忙跟她說:「其實我還沒說完呢!」

 

    我繼續說著:「其實,萍萍目前只是在想的階段,很多部分都還沒真正的行動,我們要做的,是有效地陪伴她度過這段探索的過程。

 

這時萍萍的媽媽看著我的眼神多了份信任。於是我接著說:「所以,正好透過這個機會(未來想做什麼),讓萍萍發展自我認同這也是件不錯的事啊!」

 

    萍萍的媽媽恍然大悟點頭說:「原來是這樣啊!那要怎麼做呢?萍萍確實還小,哪能到法國去留學?」我一面接納著萍萍媽媽的擔心,一面問她:「如果要到法國學做西點,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

 

    萍萍媽媽回答:「那當然就是要找學校啊,而且萍萍根本不會法文,就算真的申請到學校,也需要先念語言學校一陣子吧,那所以應該要先找法文補習班,學習法文才行啊。」

 

  我點點頭又問:「還有呢?」

 

     萍萍媽媽又說到:「要到語言可以溝通的時候,下一步應該是申請學校吧!而且要是真的去了法國,那邊的生活水準聽說很高,我也不可能將工作辭掉,再加上弟弟還小也需要人照顧,所以應該是要幫萍萍找一個好一點的寄宿家庭,哎呀!怎麼那麼多事?我現在的工作都忙不過來了,要怎樣找出時間去幫萍萍做這些事呢?唉,我怎麼會生出像萍萍這樣不懂事、不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呢?」

 

    眼看著萍萍的媽媽又快將陷入抱怨的困境中,我連忙出聲打斷,並且讚美媽媽思考得很周全。同時,我也跟媽媽說:「如果這是萍萍的夢想,這些就應該由萍萍來處理,也就是您剛剛提的最基本的三件事必須由孩子自己來進行,比如:在國內找法文補習班、找寄宿家庭以及申請學校…」

 

    此時,萍萍的媽媽噗哧一笑地問我:「老師,您大概忘記我家萍萍只有十四歲不是四十歲喔!」

 

    我說:「萍萍媽媽,我當然沒有忘記她的年齡,但是在追求夢想的過程,適當的付出是必需的,從做的當中孩子能夠學習到更多,也更不會將所有事情當成理所當然,養成感恩的心態,如果媽媽擔心孩子一下子要做太多事情吃不消,可以先請她找補習班,您覺得呢?」

 

萍萍媽媽看著我,不放心地問:「那就放給她自己找嗎?」

 

    我說:「當然不是,萍萍這樣年紀的孩子,在追求獨立的過程中,家長還是必須適時陪伴,這樣不但可以盡到監護之責,也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被支持,所以她在找補習班的過程,您可以陪伴(拿個椅子坐在旁邊看她找),但請不要因為擔心而插手,並且認真地告訴孩子,因為這是個突發狀況,爸媽可以支持她,但不會無條件付出,例如:讓孩子支付一半的補習費,同時不能影響到目前的課業。」

 

    萍萍媽媽這時忽然憂心地看著我問:「老師,如果萍萍真的完成任務,那我豈不是要讓她去法國留學了?」

 

   我堅定的看著萍萍媽媽說:「那我真是要大大恭喜您了,您的孩子能夠這麼早就完成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同時,說不準您家真的出個藍帶主廚呢,這可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呀!在這個時代很多人到中年都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相比那些成為啃老族的年輕人來說,這真是一件好事啊。」

 

    只見萍萍媽媽彷佛從我的話中得到力量,對我說:「老師!謝謝您…!讓我看到事情另一面。那我回去做做看,畢竟這些天因為這事,我們母女倆的關係都鬧僵了!謝謝您!」

 

   幾周之後,萍萍的媽媽告訴我說,萍萍經過這個過程後發現,這件事做起來實在太累、太複雜(要維持目前的功課水準,又要補習法文),於是她主動跟媽媽說還是等過一陣子再去學習西點好了!」

 

    千千的父母極有慧根,在聽完我說完萍萍的故事後就問:「意文老師您想表達的,是不是不要只是光聽小孩說出來的就擔心地否定,而是要把這個表達當成是一個陪伴與嘗試的機會?」我欣喜地在心中想到一句話「當事人是自己問題的專家」,於是對他們的發現加以讚美與肯定,並進一步引導千千的父母回去後如何與孩子的對話與協助。重點在於可以看見事情的不同面向--並非只看見千千不顧現實只想當練習生的部份,而是可以同時也看見孩子在青少年階段的重要發展任務,藉由探索自我達到良好的自我認同。

 

    如果父母在這樣的過程裡,不但看見事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能夠看見正向影響時,心情會因此得到安穩,我發現當父母能看見事情不同面向時,心情就會比較安穩,溝通的空間就會出現,比較不容易跟孩子起衝突,更能夠對孩子加以做正向引導,協助孩子踏實地去執行;孩子在經歷這樣的過程之後,往往就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自然會進行修正,若父母只是一昧地擔心孩子受苦,覺得孩子沒有現實感就大加反對,不但傷害親子關係,也阻斷孩子追求夢想的權利。願天下的父母心都能得到更穩定的安放空間;願天下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本文萍萍故事與部份內容摘自「無須完美剛好就好」一書

 

 

👉預約陳意文 諮商心理師諮商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