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
如何在這混亂的人世,降低焦慮?試試心流體驗
還記得高中物理課,學過「熵」這個字嗎?我唯一的印象,就是它叫「亂度」,物理老師說,世界上的東西都會自動回歸混亂狀態,譬如一群人走進房間裡,他們會各自散開,而不會整齊的排排站。熵(Entropy)在動力學的定義中是指那些不能作功的能量總數。簡單來說,當熵的總數增加,代表作功能力也下降,也因此帶來系統中秩序混亂、失序的現象。
我覺得挺有道理,就像我有了小孩之後,家裡就充滿了不會作功的能量,不管我怎麼收,十分鐘之後地上還是會充滿玩具跟圖畫紙...。
Peterson等人曾提出「心理熵(Psychological entropy)」,提出心裡的焦慮與不確定性有關。心理熵指的是日常生活裡,那些擾亂我們分心的物質,當它增加時,會降低做事效率,打亂我們的計畫,影響未來目標的達成。而依據這個假設,這些生活中的各種混亂跟不確定性會引發內心的混亂,讓人感到焦慮。這麼聽起來,不難理解台灣人為何越來越焦慮了,有以下三個原因:
(1)面對外界挑戰的不確定性
就像現在的國際情勢這麼混亂,每天的國際新聞都充滿了各種負面訊息,台灣人身在其中,很難預測自己的未來,這個不確定性就造成了內在的混亂,難以適應。
(2)面對人際競爭
我們的天性就是擅長比較,藉著比較來知道自己做的夠不夠好,有哪裡可以進步。但是隨著社交媒體跟智慧手機的發展,我們更容易暴露在各種比較中。看到別人又去旅行、吃大餐的照片,或是家庭幸福美滿、子孫滿堂的po文,難免會懷疑自己,是否不夠好?
(3)沒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如果擁有明確的目標,即使大環境不確定高,也較能知道如何自處。像幾十年前,工作的選擇很單純,職涯的穩定性也很高,常常可以一個工作做到退休,還能存錢買房。
但近年來,通膨造成房價飆漲,疫情加劇經濟不景氣,年輕人不知道該如何努力,焦慮當然變高。
如何在這混亂的人世,降低焦慮?試試心流(Flow)體驗
盡量不要把能量花在關注混亂的、沒有掌控力的事情上,例如煩惱國際情勢、煩惱未來的股市房市,還有少滑社群軟體!把注意力轉移到更加可控制的目標上,能減少心理的不確定性,降低焦慮感。
心流跟心理熵剛好相反,它是全心全意投入眼前活動、並沉浸在裡頭的心智狀態。相對於混亂的「分心狀態」,心流是「全神貫注」。從事心流活動時,能體會到更好的享受與滿足感,完成的時候能感到快樂。也因為更專心的投入,所以學習的效果能提升。
如何達到心流?選擇你喜歡做的事、訂立明確目標、加入一點挑戰
(1)選擇你喜歡做的事
想訓練自己容易達到心流,可以先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能更容易讓我們達到心流狀態。像是畫畫、烹飪、樂器、爬山、跳舞這類的活動,打電動、看電視則不適合。
(2)訂立明確目標
明確的目標表示達成某種成果,或訓練某種技巧,這樣的自我要求會幫助我們在過程中思考及專注,達到心流的機會也會提升。目標可以是烹飪一桌菜、彈好一首歌、畫完一張素描。
(3)加入一點挑戰
要達成心流,最好的挑戰區間是「有點難又不會太難」,太容易的事讓人感到無聊,太難的事無法進入狀態,甚至引發焦慮。所以烹飪的菜、選擇的歌曲最好是不太熟悉、有點難度的。
跟滑手機或看電視這樣的娛樂相比,進入心流狀態需要多一點努力。而如果你還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嗜好,建議可以找一些課程來體驗。不但能讓生活有更豐富,認識有共同興趣的新朋友,還能因為固定的課程跟老師的督促,讓你更加專注,更容易進入放鬆的心流體驗。
資料來源:
Jacob B. Hirsh, Raymond A. Mar, and Jordan B. Peterson (2012). Psychological entropy: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uncertainty-related anxiety. Psychological Review 119 (2):304-320 (2012)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預約諮詢:廖偉玲 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