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
「明明地震停了,卻總感覺在搖晃?」四種緩解假性地震症候群的方法
地震後,你也一直感覺暈眩嗎?有可能是假性地震症候群
最近台灣地震頻繁,相信大家對於4月初的地震記憶猶新,過不到幾週又在半夜天搖地動,驚醒了許多人,這幾次的地震造成花蓮房屋倒塌的新聞以及氣象局對於地震是否是餘震或是新的地震消息鋪天蓋地而來,造成許多人的恐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發現,這陣子的自己或是身邊的人都會有一種反應:「現在是不是有地震?」、「我怎麼一整天都在頭暈?」,甚至會不斷注意牆上掛的物品、桌上放的水杯是否有晃動,再更嚴謹一點的人會開始猶豫是否要搭乘交通工具、要不要趁現在趕快洗澡免得逃不出來,如果您或身邊的人經歷過上述的情況並且引起情緒不穩、恐慌、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噁心想吐或睡眠不佳等生理症狀時,有可能是「假性地震症後群」(Post-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 PEDS)。
假性地震症候群,顧名思義是在沒有地震的時候卻覺得在晃動,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在經歷過地震的民眾經過事後訪問指出最常出現的生理症狀是頭暈,其次是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以及焦慮。而頭暈以及自主神經功能受到影響主要跟內耳平衡、環境改變或是壓力所造成,當生理出現不適時往往會造成各種心理壓力,像是憂鬱(我身體怎麼了)、焦慮(到底有沒有地震、害怕身體出事)等,當我們覺得情緒緊繃時,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大腦產生錯亂後無法準確評估現況,而產生錯覺,認為現在有在晃動(有地震),反而更加焦慮不安,加上新聞媒體與社交平台不斷推送地震相關訊息,導致生活品質下降。
四項幫助你緩解假性地震症候群的方法
若您有出現上述的情況,您也許可以考慮下列的方式:
- 試著擺一杯水在桌上,若有晃動水才會動,試著告訴自己「現在並沒有地震,一切平安」,安撫自己的心。
- 站起來或是出門走走,讓自己接觸外界空氣,適當地走動或是運動可以幫助身心放鬆。
- 避免重覆看新聞媒體或社交平台的地震訊息,降低自己的焦慮感。
- 若持續擔心頭暈症狀可以試著求助耳鼻喉科排除生理症狀後,可以試著看身心科或是心理諮商,陪伴自己度過內心的不安。
台灣地震頻繁,許多人因過去經歷過921而恐懼地震,對未知的恐懼是很正常的,若發現影響已經大到受活品質受損,身心不適,請務必主動求助,並給予自己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走過不適,希望未來在漫長的歲月中大家都可以減少不適的感受,維持生活品質,同時也讓身心更加健康!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預約諮詢:王蘋 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