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走過分手:與失落共存,你終將遇見新的自己

  “愛情和分手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珍惜愛情,也勇敢地面對分手的痛苦。

  就算未來只剩你一人負重前行,也別忘記感謝每刻都勇敢去愛的自己,

  而我們終究會穿越這巨大的傷痛,遇上新的自己,新的明天。

 

 

還記得某一天,你曾經深愛的他向你提出了分手。他告訴你,你只要做自己不需要做任何改變嗎?

 

忽然你才發現,再多共同的回憶與努力都已來不及把握,因為你們要的未來已經不同,這份愛也到了盡頭。

 

你心中冒出複雜的情緒,難以接受的感受,訴說著你不想接受這個結果,腦海中不斷轉著對方講分開的理由…還有,如果接下來的人生,不再有一個了解你的人陪在身邊,心就好似空了好大一片,也感受到一份難以言喻的悲傷湧現。

 

也許你想知道,該怎麼從這份失去後的心碎中走過?

 

 

「分手有多痛,愛就有多重」大腦研究:分手的心痛,是真實的感受

 

Ethan Kross與同事(2011)曾針對經歷非自願分手的人,在觀看前伴侶的照片時,同時使用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發現此時腦部活躍的區域和人在身體遭受疼痛得大腦活躍區域(second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與 dorsal posterior insula)一致。

 

那些分手感受到的心痛,是真實的感受,就像是身體受傷時所感受到的疼痛。

 

尤其面對這次的分手,你哀慟有多深,代表這份愛在你心中的重量就有多重。所以被分手後隱藏在你內心深處的傷口,無論是那些還愛著的情感、捨不得的感受、感到悲傷、憤怒與痛苦的心情,也都需要被你好好的重視與療傷。

 

然而經歷分手後的你,如果要走向復原,會走過哪些歷程呢?

 

走過分手:除了痛苦,也會經歷不想承認、氣憤、討價還價、沮喪,到接受

 

Kubler Ross(1969)對於分手/分離提出哀傷五個階段,發現多數人的心理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到接受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否認

經歷失去的人起初多是還沒準備好接受變化,通常會難以接受現實上的改變,不相信目前的狀態,傾向去看到與自己所相信認同的片面資訊,像是兩人還有機會、關係中的問題也許沒這麼嚴重等…讓自己能夠好受一些,彷彿過往的關係還存在著。

 

第二階段:氣憤

然而現實的訊息卻不斷提醒著你對方已經離開,那些你所相信仍在一起的線索逐漸減少,這時也會浮現氣憤的感受,憤怒對方做了決定,憤怒過往的自己沒有把握,是不是多做一些就會不一樣,或憤怒世界如此的殘苦不公平,沒有誰能為這段關係做甚麼。

 

第三階段:討價還價

此時你還會想為這段關係做些甚麼,仍抱著希望是否能夠挽回,也會有許多對於關係的變動想釐清講清楚,是不是有甚麼誤會,有甚麼還能協調改變。

 

第四階段:沮喪

當你嘗試否認、挽回,這些努力都沒有用時,將會再深刻地感受到低落情緒、痛苦,無可奈何,也會在這時候感覺到生命失去了秩序,本來你所相信的已經變動了。

 

第五階段:接受

經歷了否認分離、氣憤、嘗試挽回,與再一次深刻體會現實的沮喪之後,慢慢的也會開始走向接受。

 

分手很痛,尤其當你真實地愛過他,失去這段的關係將會很難接受。但當你最終接受這份事實,讓這份愛情成為過去,你的人生才會往前走,將會再開始另外的人生重整旅程。

 

面對分手,我沒有哀慟,可能嗎?

 

可能在分手之前,你已經有完整的整理,或你與伴侶間已經有充足的溝通,深刻理解彼此的不適合,因此你們才選擇對雙方都更好的路,保持距離的朋友或是分開,這樣的狀態哀慟的反應確實可能會比較少。

 

然而,也要避免過度壓抑負面感受,情感隔離(emotional insulation)是精神分析理論佛洛伊德提出的自我防禦機制,人們會不去面對傷害或痛苦,而將自己與不愉快或不舒服的情境隔離,在情緒浮現出來之前將之隔離。

 

當我們避開負面的情緒,或認為負面情緒就是停滯在過往無法成長,而著急地去讓自己感到快樂、開心,或在未整理好的狀態下,不清楚自己要甚麼的階段開始另一段關係,在不清晰的狀態下,經歷的可能是另一段受傷的關係。

 

若無法好好停留在負面情緒,未來某個時刻,這個負面情緒會莫名地冒出影響著你的生活。我想告訴你,負面情緒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接受也嘗試與他相處,聽聽負面情緒在告訴著你甚麼,也會有一些收穫。

 

分手後不用急著痊癒,在哀慟中我們會開始重建自我

 

許多關於悲傷的理論都提到重建,Rando(1984)將悲傷的心理過程區分為三大階段 一逃避、對抗及重新建立。

 

當你願意接納與允許面對失去後的種種感受,在哀慟中你會逐漸找到意義,是甚麼讓你在面對這段關係這麼捨不得、你曾經錯過了什麼、你想要的愛情是什麼、你渴望怎樣的生活,這過程中你也將逐漸重塑自己,找到新的方向。

 

 

 

德國的心理學家Stroebe 與Schut(2001)提出因應傷痛雙軌歷程模式,在分離中人們會面臨來回往復的心理歷程,包含「失落」與「恢復」。

 

這個雙軌模式發現,人們一方面會沉浸在分離的沮喪與消沉,深刻的感受孤獨並與分離真實同在,另一方面則隨著生活的變動,開始新事物的嘗試,重新走出新路,這兩個過程是互相交織,不斷循環的。在這循環與擺盪之中人會逐漸重建自我。

 

因此,當分手時並不需要急著痊癒、減緩悲傷,「接納悲傷」與「對新事物的嘗試」這兩個面向都相當重要,當你願意反覆地去釐清與陪伴自己的感受,嘗試新事物時可能會感受到不一樣了。也或許你不想做出新的改變,但確實這也是摸索適應的過程,是重新塑造感受生活的必經之路,逐漸會開始調整自己的生命角色與生活目標,建立新的價值觀。

 

在分手療傷的歷程中,我分別在失落軌道與恢復軌道整理了幾點提醒,供你參考:

 

當在失落軌道上:

1.     給自己時間消化悲傷:允許自己感受悲傷、哀慟和失落等情緒反應是重要的。每個人需要的時間和空間不盡相同,以不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學業的前提,讓自己停在悲傷、孤獨中。這段時間內,也可以通過寫日記、與朋友談話或參加團體諮商等方式來幫助自己處理悲傷情緒。

2.     維持基本的生活方式:可能會感到沮喪和失去動力,建議維持穩定的生活方式,如規律的睡眠、健康的飲食和運動,這有助於減少悲傷情緒的影響,讓自己能有清晰的思緒。

3.     接受支持:建議尋找支持來幫助自己處理情緒,包括朋友、家人、心理師或其他支持。接受支持可以讓你感到自己不孤單,可以幫助舒緩情緒。

 

當在恢復軌道上:

1.     尋找新身份和生活方式:是重建自我的開始,包括參加新的社交活動、嘗試新的興趣或愛好、學習新技能等。這些新經驗和活動可以幫助建立新的身份和找到新的方向,幫助逐漸適應失去所帶來的變化。

2.     設定目標和計劃:需要設定目標和計劃來幫助自己前進。這些目標和計劃可以包括個人、職業和社交方面的目標。透過設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可以幫助自己重新獲得控制感和自信心,並逐漸重建自己的生活。

3.     接受新的經驗和挑戰:逐漸接受新的經驗和挑戰,例如認識新朋友、面對未知的情況和挑戰自己的舒適區域等。透過這些新刺激,可以幫助你逐漸適應新的生活方式,並增進自己的成長和發展。

 

然而,每個人的分手歷程、情感反應和情感調節方式都很獨特,不一定會如同上述過程與方法,因此當你需要個人化的支持和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最後也分享一首1970年Ella Fitzgerald 所演唱的老歌Bewitched, bothered and bewildered,其中這段歌詞送給閱讀至此的你:

 

"Bewitched, bothered and bewildered no more."

 

祈禱經歷分離的你/妳將不再著迷、困擾和不知所措,開始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預約林育聖諮商心理師諮商

 

參考資料

Kross, E., Berman, M. G., Mischel, W., Smith, E. E., & Wager, T. D. (2011). Social rejection shares somatosensory representations with physical pa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15), 6270-6275.

Kübler-Ross, E. (1969). Kübler-Ross Model.

Rando, T. A. (1984). Grief, dying, and death: Clinical interventions for caregivers (Vol. 2324). Research PressPub.

Stroebe, M. S., & Schut, H. (2001). Meaning making in the dual process model of coping with bereavement.

 

圖片取自 https://unspla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