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冰箱恩仇記」— 談災難化思考的化解(下)

a.案例:

 

親子互動中,因為冰箱管理的方式不同而產生情緒壓力,媽媽表達出受害者的挫折與無助,也解釋家庭主婦在準備烹煮食材時的難為,貼心的女兒因為心疼與體諒媽媽的辛苦,也企圖緩和緊張的親子關係,女兒主動嘗試調整自己在冰箱問題上可能出現的災難化思考,這樣的善意舉動也感動了媽媽,也想積極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行列,於是媽媽也嘗試自己的反思與調整。()篇是女兒的反思與調整,()篇則是媽媽的善意回應。

 

*媽媽的反思與心態的調整:

 

1. 事情發生了,最糟的狀況會是什麼?
當冰箱食物快空時,就會覺得媽媽不夠稱職,下廚的材料應該要完備才盡責任。其實不用太擔心,家裡還是可以找到其他可吃的食物,況且這替代資源豐富,真是多慮了。

 

2. 要是真的發生最糟的情況,我可以怎麼做?
好像沒發生過,但真發生食物短缺時,最晚隔天就能買到。外食或利用外送服務都可以救急,並非一定要下廚,是可以輕鬆以對的。

 

3. 最糟的狀況若真的發生了,我如何減輕痛苦?如何讓自己快樂?
提醒自己不要焦慮,不會沒東西吃的,趁機會讓冰箱可以清理一下,並肯定自己竟然做得到改變。不要過度去強化媽媽的角色與責任,偶而簡單吃,並不會影響健康。

 

4. 想一想會有什麼替代方案?
當有客人來時,提早規劃買菜的相關事宜,以避免採買過量而增加負擔。希望自己能更有彈性,沒有一定要滿足自己或家人的非理性信念。

 

5. 我現在可以怎麼做,降低最糟狀況發生的可能性?
不要自以為把冰箱填滿才是愛家人的方式,真有需要補充時,請家人下班順便協助採買,避免樣樣自己來而造成方便性問題。

 

6. 我現在能做什麼,以增加達成目標的機會?
調整及改變自己長久以來的習慣,讓自己的思考與行為有新的可能性。以開放的態度,從不同角度看事情,讓自己有新的看見與學習。

 

省思:
原本的苦主媽媽一直以為自己是受害者,萬萬沒想到女兒居然也是受害者,這是衝突事件常出現的被害情結。災難化思考會使人情緒惡化,所以需要理性駁斥或拓展正向思考,不過,調整災難化思考是可以緩和當下情緒,可是對於解決問題仍需要有更積極的面對,才能避免衝突重複的發生。每個人的人生就像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沒有人有航海圖,大家都在努力發現新大陸,這時祈求風平浪靜是不務實的。如何面對壓力?就像海上風浪必然存在,有時也可以變成自己的助力。如何解讀壓力,彈性的信念調整,適當擺放壓力在生命裡的位置,就像免疫機制一樣,要受不斷刺激,才會提升心理免疫力。

 

參考資料:
Neil A. Fiore原著。許宜庭譯(2018)。擊敗拖延,就從當下的三十分鐘開始。遠流。
Podcast:啟點文化。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化解災難性思考的六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