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明明很多朋友,卻感到寂寞?與寂寞共處的4個方法

情緒上的寂寞,基本上是因為需要愛而得不到愛,或有愛卻感到不滿足。

愛不在量,在質。愛不在多,在親。親朋好友的多,並不影響寂寞,然而,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密切,可減少你的寂寞。

 

   「小莉,個性內向易害羞,第一次離家來台北工作,工作迄今一直覺得好寂寞、孤單,好需要有朋友能聊天、了解她,但在職場上又沒有談得來的同事,也沒有知己的朋友,感到痛苦。」

  

         寂寞的人經常覺得缺乏友伴,不被了解,沒有傾吐的對象,覺得孤寂無伴,覺得相識滿天下、知心無幾人,覺得不滿意現狀。
 

         寂寞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多數的人都曾體會過,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寂寞的感覺,那是因為寂寞帶給人很多不良的影響,諸如寂寞常使人感到不快樂;寂寞也會導致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包括憂慮,過分緊張的焦慮;長期的寂寞能使人萌生自殺的念頭。另外,寂寞還會產生像酗酒、嗑藥的行為。

        然而,寂寞也有正面的好處,諸如為了面對自己,了解自己,人,需要一段獨處的時間,此外,許多藝術家、科學家,在藝術、科學上的創造更是需要怡然自處,耐得住寂寞,懂得自己跟自己相處。這就是寂寞的「得」。
 

四種寂寞的種類

寂寞有哪些種類呢?基本上我們可把寂寞分成四類:
 

第一類:存在性的寂寞。

「人」本身就有克服不了的限制,「存在性的寂寞」就是人克服不了的寂寞,例如大多數人都是單槍匹馬的來到這個世界(雙胞胎例外),又形單影隻的離開這個世界,這就是一種存在性的寂寞。
 

第二類:創造性的寂寞。

人在從事創造性工作時常需要一個人自處,不希望有人來干擾他,需要耐得住寂寞,這就是一種創造性寂寞。另一種創造性寂寞是屬於前瞻性的寂寞,如「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便是。


第三類:社會性的寂寞。

因人是社會性動物,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屬於自己的社會網 ,一旦失去這個社會網,你就會感到寂寞,這種寂寞就是「社會性的寂寞」,包括缺乏親密關係、空虛迷惘和被拋棄的感受。


第四類:情緒上的寂寞。這是一種主觀、獨特的心理現象,一方面缺乏快樂、情愛等良性的情緒,另外一方面卻出現害怕、迷惘等的負面情緒,諸如「相識滿天下,知心無一人」。


         人為什麼會寂寞?造成寂寞的因素有心理因素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方面,諸如失去親密的人、環境中缺乏支持的力量、找不到知心的人、缺乏自我坦露、缺乏溝通技巧等;社會因素方面,諸如社會價值的變遷、組織的擴大、建築的設計等,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少而感寂寞。

 

減緩寂寞感的四種方法


         我們並非要將寂寞感推開,也不是要追尋不感到寂寞的狀態,提供4則使自己不會比以前更寂寞的方法供參考:


1、了解自己的性格,認識寂寞的本質,並且面對自己的寂寞

   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害羞、比較不懂的自我坦露的人,一旦遇到生活中的變化,例如轉職、搬家等,寂寞的感受可能會比別人強烈。先了解自己的性格,分析這個寂寞的本質,且面對寂寞,對症下藥,才能驅除寂寞。


2、創造並且把握交友的機會,同時,要懂得適時自我坦露

   不要在人群中自我孤立或退縮,從身邊的人群中去找朋友,要交異性的朋友,也要交同性的朋友。公司、社團等場所,若能把握機會,主動出擊,可以輕鬆自然的認識很多人。同時,要懂得自我坦露,只有透過有效的自我坦露自己,才有可能讓別人了解你、認識你,你也有機會去更認識別人、瞭解別人。但要注意,自我坦露時,希望不要只管倒垃圾,而不管別人的容量。


3、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

   根據研究發現感到孤單寂寞的人大多具有不擅溝通、欠缺說話技巧的特質,若能接受溝通技巧的訓練,增強社交技巧,將有助於你與別人的親近,遠離寂寞。


4、學習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有的人不甘寂寞,有的人卻很安於寂寞,為什麼他們能忍受寂寞?大概是因為他們懂得享受怡然自處的樂趣。


        讓自己快樂,最好還是求助於自己。人必須學會與自己相處,才能了解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才不會陷進「群眾中的寂寞」而迷失自己。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預約陳寶芳諮商心理師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