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我家的孩子沈迷網路,該怎麼辦?」心理師:青少年網路成癮行為背後,有時是在向大人求救

  隨著網路科技的日趨普及與進步,社會大眾的生活可說是跟網路世界息息相關,例如,社交媒體、資訊串流、行動支付⋯⋯,尤其對於「數位原住民」(註:代指出生的時候即生長在有各式數位產品環境的世代)而言,使用網路更像是一件天生附帶天賦的生存技能。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在2023年的調查,台灣民眾使用網路的比率高達84.3%,其餘大約15%多為新生兒與年長者,網路的易取性與便利性,也讓「網路成癮」成為現代父母教養孩子的一大隱憂。

 

  根據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團隊評估 (2012),國高中近一千四百名學生中,網路成癮比例高達二十.二% ,意即一百名學生當中,即有二十位學生可能有網路成癮的傾向,研究顯示「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現象是需要被重視的。

 

什麼是網路成癮?

  何謂「網路成癮」?長時間不間斷地使用網路就可以說是網路成癮嗎?其實不然,網路成癮傾向建立在以下四個特徵:

 

  1. 過度使用:是成癮症狀的核心,使用者無法控制上網或使用手機的衝動。
  2. 造成負面影響喪失時間管理能力,打亂生活作息,造成學業/職業、社交功能上的受損。
  3. 戒斷症狀:停止攝入依賴性刺激一段時間後,身體產生的不適反應,
    如:網路成癮者,在沒有網路的情境下,會產生情緒不穩定(焦躁、易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身心症狀。
  4. 耐受性:成癮者的滿足感下降,或用量大幅增加的狀況,如: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需要更刺激的遊戲才會達到同樣興奮感、滿足感。

 

孩子的網路成癮,有時是在向大人發出求救信號

    青少年不僅僅被網路在易取性、便利性、社交連結、資源交流快速的魅力吸引,「網路成癮」這個行為,是青少年用來因應現實生活困境的途徑,找尋生活中沒辦法得到的心理需求(陳志恆, 2021),青少年在生活中的困境大多是容易被觀察卻被忽略的,以下幾個可能是為青少年透過「網路成癮」發送的身心困境求救信號:

 

  1. 缺乏自我控制:大腦中,相較管理思考與決策的前額葉皮質區的發展,管理情緒的杏仁核發展成熟/完整得更早,使得青春期的孩子,在還不能好好理性思考的時候,先讓快速反應的情緒替自己做了決策,使孩子較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2. 虛擬逃避:青少年透過網路逃避現實生活中的課業挫敗、同儕關係疏離(不孤立、被排擠)、家庭關係困擾(被忽視、被指責),使得青少年在網路中滿足成就感、歸屬感的需求。

 

面對孩子的網路成癮,身為父母怎麼辦?協助孩子的三個策略

  在理解孩子網路成癮的原因後,作為家長的你期許自己可以關心、協助正被「網路成癮」所困的孩子,卻不知道從何著手,擔心弄巧成拙,反而更打壞了彼此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更疏遠。接下來,我想和各位家長分享三個可執行的支持策略:

 

1.親職角色在預防和處理網路成癮中的重要性:

與學校老師合作,了解/觀察孩子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與孩子重新連結修復親子關係,讓孩子從被關心、被同理的歷程中感到被支持。

 

2. 與孩子有效的溝通:

以開放式問句鼓勵分享想法與感受、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傾訴、了解孩子的世界以共同討論、以支持/鼓勵代替責備的語句、以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擔憂或提供指導。

 

3. 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

協商每天可以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教導孩子網路安全相關資訊、制定家庭規則/規劃共同休閒時光、鼓勵自我監控。

 

  網路世界,綁架了你的孩子嗎?與其總是以嚴厲責怪表達對孩子的關心,不妨試試支持策略,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為孩子提供更多因應現實生活困境的選項,一起創造更適當的網路使用環境;另外,若達到「成癮」的程度、與青少年之間的關係存在挑戰,也可以適當考慮尋求專業心理治療或家庭輔導等相關專業資源的幫助。

 

【提醒】每個人所經歷的生活或心理議題背後形成之成因或解決之道皆不盡相同,故官網文章內容僅供建議與參考,當您需要個人化的幫助,建議考慮尋找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預約諮商:曾翊茹  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pexels